盘点2016:财政专员办转型基本到位

08.02.2017  02:38

  2016年是专员办工作转型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部内各司局的精心组织下,各专员办紧紧围绕预算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明确方向,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服务中心:助力推进财税体制和预算管理改革

  专员办转型整整两年了,效果到底如何?“经过2015年的积极探索和2016年的全面实践,目前专员办转型工作已基本到位。”财政部预算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位负责人指出,转型基本到位有三个特征:专员办的定位和方向更加清晰明确、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财政部党组预定的目标初步实现。

  2016年预算监管工作扎实推进,是转型基本成功的突出表现。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在2016年,各专员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积极助力相关改革的推进和实施。

  为积极推动营改增改革,落实国务院“确保金融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精神,由13个专员办牵头对13家跨省金融机构税负变化情况调研核查,为相关政策完善和营改增改革稳步推进提供了基础材料。

  同时,各专员办积极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针对一些地方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贴补贴问题,对全国35个省(区、市)2015年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核查,财政部和人社部据此共同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地方规范津贴补贴调研核查有关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开前门,堵后门”等政策建议。

  积极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开展了属地中央二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为彻底摸清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及时完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人员经费专项核查,对理顺人民银行部门预算管理机制起了重要支撑作用;选择部分事业单位开展调研,提出改革建议,为完善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等等。同时,积极推进公车改革,及时对属地中央单位车改情况进行资料审核、方案批复,目前已对90%的参改中央垂管二级单位出具了审核意见,为公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条件。

  在开展上述工作同时,各专员办还围绕财政政策落实和财政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得到财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召开的全国专员办会议从专员办上报和财政部内司局推荐的120多篇优秀调研报告中,优选了40多篇编辑作为阅读材料,这充分说明了专员办就地政策研究的作用。

  闭环管理:不断做深做实预算监管

  各专员办以属地中央单位预算和中央转移支付为重点,按照全流程工作要求,嵌入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实施监管,不断做深做实,初步实现了闭环管理。这位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从预算编制环节看,首先,属地中央单位预算编制审核成效明显。这项工作对专员办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但由于2016年增加了津补贴需求审核,工作量成倍增加。专员办统筹全办之力,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工作,共审核14000多家预算单位基础数据,核减在职和离退休实有人员约4.5万人,核减相关津补贴需求24.2亿元,审核结果基本被业务司局采纳,提高了预算编制科学性,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

  其次,中央转移支付前置性审核稳步开展。各专员办抓住关键环节,对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6项转移支付、约5300亿元资金进行了审核,成效显著。这位负责人举例说,通过对城乡居民医保补助资金审核,发现和剔除虚报、重复参保人员约315万人,减少各级财政不必要支出约12亿元。

  从预算执行环节看,属地中央单位预算执行监控有序实施,除完成163亿元的财政直接支付审核、核减4400多万元外,还选择12个专员办开展财政授权支付监控试点,涵盖预算单位7000多个、预算资金900多亿元、支付记录180多万笔,查处违规资金7000多万元,起到了很好的震慑、警示作用。

  同时,中央转移支付跟踪监控积极推进,涉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13项转移支付、近5800亿元资金,切实解决了财政部内司局对转移支付执行监管“鞭长莫及”问题,补齐、补强了管理链条的短板。通过监控发现车购税资金普遍存在问题,财政部经建司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的完善思路等。

  从决算环节看,2016年首次组织专员办开展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决算审核,顺利完成44个中央部门所属327个预算单位决算审核工作,共发现各类问题1500多个,预算单位决算报表的质量有所提高,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也为2017年扩大试点积累了经验。

  此外,中央转移支付绩效评价效果良好。各专员办针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等12项转移支付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400多亿元,评价结果成为完善财政政策和安排预算资金的重要依据。有的评价报告,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绩效评价,随同2015年中央决算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问题导向:密切关注地方运行和债务风险

  各专员办充分发挥就地就近优势,将地方财政运行秩序以及政府债务风险等突出问题纳入监控范围,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各专员办针对虚收空转问题,加强地方财政收入质量监管,从税收、非税、债务、转移支付等方面进行全口径收入分析,密切关注地方财政收入变化趋势,并对非税收入占比扩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政策建议,为后续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注基层运转问题,开展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调研核查。根据各专员办上报的材料,财政部撰写了《当前县级财政收入质量分析及政策建议》,以财政简报形式上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分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及财税部门,并在分配下达2016年相关财政资金时,将专员办的核查结果作为主要分配因素。

  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组织开展了置换债券专项核查,发现了虚列偿债支出、置换债券资金未按规定使用等问题,财政部将核查结果通报各省级政府,督促其立即整改、严肃追责,并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约谈,全面规范了置换债券工作。

  同时,聚集各类债务违规线索,及时进行核实查处。针对全国人大反映的问题,对地方人大、政府违规担保情况进行了调查,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一些地方违规担保情况的报告》,向国开行发送了通报函,督促地方和部门及时整改。

  遵照国务院领导指示,各专员办对2014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融资平台公司等举债融资情况进行了核查,将相关情况上报国务院领导,等等。此外,按照财政部要求,各专员办认真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日常监督,建立中央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报告制度,对财政部全面掌握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在经济下行期间避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起了积极作用。

  精准发力:凸显专项检查威力

  在财政部统一部署和组织下,各专员办不畏艰险,敢于亮剑,得到中央领导和财政部党组的充分肯定。

  各专员办加大对财政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提高财经法规的威慑力。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9项专项检查。其中,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查查处的违规问题共涉及中央财政补贴资金92.7亿元,对企业罚款5.26亿元,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

  围绕维护市场秩序,开展会计监督。组织开展金融风险专题调查,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国务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在会计监督检查工作中率先实施随机抽查制度,对7家大型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联合检查;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对部分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及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查出的违规问题依法处理处罚,受到香港方面的高度评价,提升了财政部的国际影响力。

  建立典型案例动态曝光制度,扩大财政执法的影响力。先后通报了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改善中职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检查中查处的典型案例,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逐户公告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获得一致好评。

  促进检查成果有效利用,增强源头治本的推动力。这位负责人透露,“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首次通报后,28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地方预决算公开的主动性大大提升;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结束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补助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工信部重新核准了补贴车型目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改善中职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关地区和单位开展了全面自查,进一步推动了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规范化;通过开展会计监管跨境合作专项检查,配合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记者 刘明中

唱响“广西财政之歌” 弘扬“广西财政精神”
  ——全区财政系统“迎大庆 颂党恩”歌咏比赛圆满财政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应邀出席我厅财政青年沙龙并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