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洼地崛起产业高地

07.09.2017  13:29

  每年四月芳菲时,一支由60辆现代化养蜂车组成的车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出发,踏上辗转大半个中国的逐花之旅。

  广西桂平、福建云霄……每一站,梧州蜂业先遣队——职业蜜粉源检测队都会提前一周到蜜粉源地进行严格检测。车队抵达后,养蜂人只需简单操作按钮,将蜂箱自动卸下,即可放飞蜜蜂。蜂蜜采集之后,专业车辆第一时间将其运回梧州,力求新鲜。

  这是梧州现代蜂业的一个甜蜜缩影。

  八山一水一分田,梧州在有限的农业资源基础上,瞄准市场,转变思路,育主体、兴科技,发展起现代蜂业,为农民脱贫奔小康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也为农业资源“洼地”打造特色产业“高地”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个抓手,一套措施,一条规划清晰的发展思路

  多山地、少耕地。梧州人均耕地0.5亩,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主抓大田种植,但同时,山大沟深也蕴含着巨大潜力。

  森林面积81万公顷,覆盖率高达76%,梧州富含蜜源储量居广西首位,山林之间遍布的独特树种——鸭脚木,成为梧州冬蜜生产最重要的大宗蜜源。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先进的活框养殖技术在梧州推广开来,发展至今,梧州养蜂产业基础扎实。

  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蜂蜜自古就是人们喜爱的天然佳酿。但现代养蜂业因受制于组织化程度不足、科技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而发展缓慢。

  产业发展不足恰恰意味着市场尚有巨大空间。“发展特色农业,既要立足本地资源,又要瞄准市场需求。”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说,“梧州紧抓蜂产业转型机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下定决心做优做强蜂业。

  蜂业市场面临的诸多难题一度也困扰着梧州。早些年,在广西农业厅一次汇报会上,当兄弟地市自豪地介绍当地响亮的特色产业时,梧州市农委主任赵春宝因梧州蜂业还默默无闻而难以启齿。

  突出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分散的一家一户经营方式。经过调研,梧州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有力抓手。赵春宝告诉记者:“没有新型经营主体、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要积极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打通蜂产业链各个环节,打破分散经营局面。

  于是,一个致力于提升组织化程度、扶持蜂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计划在苍梧大地逐步实施起来。

  “针对甜蜜家提出公司周围山体及植被遭破坏、产生污染源这一情况,农委、林业局、环保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影响蜂产品质量的问题。”近日,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在梧州市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现场办公时说。梧州市农委、林业局、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认真记录并明确制定整改措施。

  现场办公机制,在梧州蜂业发展过程中已走过8个年头,成为梧州扶持蜂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举措。

  抓手精准,措施配套,为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激发其引领带动作用,梧州从资金、土地等多方面为蜂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提供支持。

  梧州市金鑫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陆文凤最近接到农业部门电话,通知她去参加关于扶持养蜂的会议。原来县里要设置200多万元的养蜂扶持基金,通知她们合作社来参会并申请养蜂补助。

  扶持蜂业发展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激发出强大牵引力,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无偿为蜂农提供养蜂技能培训、上门技术指导、对接转地养蜂车、销售合作等全产业链服务。

  “我准备加入附近的养蜂合作社,好好学蜜蜂繁殖、分蜂技术,让蜂群规模扩大点,多挣点钱。”这是梧州市蒙山县长坪乡东护村55岁的贫困户王朝富今年的想法。

  对此,广西养蜂指导站站长闭正辉表示,梧州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把分散的养蜂户有机地连接起来,盘活了整个蜂产业链,解除了梧州乃至周边地区蜂农养殖、加工、销售的后顾之忧,大大推动了整个蜂产业转型升级。

  无科技支撑便无现代农业。在破解组织化程度不足难题的同时,梧州加速推进养蜂技术保障工作。梧州市与广西养蜂指导站建立了长期合作,定期请专家现场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今年区养蜂指导站到梧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为蜂农讲授生物防治蜜蜂病敌害方法,指导蜂农提高蜂群分蜂批次等相关技术,有效降低风险,提高蜂农收益。”赵春宝告诉记者,未来3年梧州将在全市每个重点养蜂乡镇都成立养蜂技术指导站,让技术难题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一滴蜂蜜,一个产业,一张享誉海内外的梧州名片

  记者走进广西蜂产品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甜蜜家加工车间,诱人的香甜扑鼻而来,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复杂而整齐交织在一起的不锈钢加工流水线。总经理黄忠连指着一个几人高、亮堂堂的不锈钢罐子说:“这是我们的保鲜恒温储罐,一个能装200吨蜂蜜。整个加工环节须经蒸汽高温消毒等流水线作业,全程无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植物花蜜到百姓餐桌,一滴蜂蜜要经历多道程序,而质量参差不齐正是当前国内蜂产品市场上的痛点,梧州蜂业从开始就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控。

  好蜂蜜来自好的蜜粉源,而好的蜜粉源需经严格检查和筛选。梧州蜂业在确保蜜粉源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光甜蜜家的蜜粉源采集、检测队伍就配备了20多人,对不同蜜粉源基地进行检测。桂平的荔枝花、云霄的龙眼花、海林的椴树花……“我们同蜜粉源基地、植保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哪一块地、什么时候打什么药等信息都提前沟通,及时备案。一旦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直接取消合作。”黄忠连说。

  好蜂蜜同样离不开健康的蜜蜂。蜂螨等常见病敌害如果治疗不当便会大伤蜂群,污染蜂蜜。对此,梧州着力推广使用烟熏治螨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伤幼蜂,无药残,省时省力。

  “现在加工蜂蜜都要经过实验室液相色谱仪、阿贝折射仪等设备对微生物、抗生素、外来物质等30多个项目检测,确保每一滴蜂蜜纯正、卫生,确保同一批次的蜂蜜品质相同。”黄忠连说。

  从技术、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发力,梧州蜂业集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为一体的现代产业优势愈加凸显,形成了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丰富的产品类型,与九芝堂股份药业有限公司、香港维他奶集团等不同行业多家大型企业达成销售合作。如今,蜂业已经成为梧州唱响世界舞台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6年,梧州蜂蜜产值达2.82亿元,蜂蜜产量居广西全区第一。蜂产品远销我国香港及东南亚、波兰等地,29家养蜂户获得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出口蜂产品备案养蜂场证书”,成为自治区内拥有“备案养蜂场”最多的城市。

  而这仅仅是梧州蜂业现代化的开始。“真正的现代化一定是全产业链现代化,延伸养蜂特色产业链,拓展蜂业产业多种功能,梧州将打造冬蜜之都,集采蜜、加工、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为一体融合发展,释放出‘1+2+3>6’的综合效应。”蒋海东表示。

   一片山林,一群蜜蜂,一条带动性强的脱贫增收门路

  八桂大地,脱贫攻坚战正酣。蜂业现代化发展为梧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是主要依托,是农户稳定脱贫的根基。”梧州市常务副市长吴浩岭告诉记者,“养蜂相对而言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特别是对于山多、蜜粉源植物丰富的梧州而言,蜂产业脱贫带动能力强。

  2016年,对于王朝富来说是极不普通的一年。“在半山腰生活半辈子了,想不到能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挣1.5万元。”王朝富喜出望外。

  当年10月,王朝富姐弟俩获得梧州市蒙山县31群扶贫蜜蜂。“我家周围就是成片成片的野生鸭脚木林,蜂箱放在家门口,白天不耽误下田种水稻,干一份活儿,收两样钱。”王朝富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到2016年底,产鸭脚木蜜260斤,每斤60元,收入1.56万元。

  在销售端,梧州市合作社、龙头企业规模购销,为贫困户养蜂上了一道安全阀。甜蜜家常年与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合作,签订收购合同,免费提供优良蜂种、蜂具、养蜂车、蜂产品检验等,采用“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等形式解决贫困户蜂产品的销售问题。

  产业价值惠及更多农户成为推动产业良性循环的有力支撑,产业链上更为基础环节的价值被不断挖掘出来。随着蜂产业壮大,养蜂户不断增加,户均蜂群规模需求不断扩大,蜜蜂本身也已成为农户脱贫增收的宝贝。

  “去年,除去卖1吨多鸭脚木蜂蜜收入8万多元外,我卖了60群蜜蜂,还挣了1.2万多元,加一块儿有近10万元呢。”梧州市西河镇瓦冲村村民78岁的黄昌吉高兴地讲述着自己的增收故事。

  原来的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有特色而无品牌,梧州蜂农在市场上的议价权也大打折扣。如今,通过全产业联动,梧州蜂业的拳头产品越来越亮,品牌价值不断提高。闭正辉说:“梧州地区蜂产品的价格更有保障,蜂农在市场上主动争取的产业附加值越来越高,收入更有保证。

  蜂产业已经成为梧州脱贫攻坚、带农致富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将在产业精准的基础上,邀请养蜂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估“一群蜂”的经济效益,制定更为精准的养蜂扶贫方案,科学分配扶贫资金,精准发力,推动贫困户精准脱贫,稳定增收。”梧州市副市长黄恩说。

我市70个产品获评2016广西名牌产品
  9月1日从市质监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