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竞争 精准制胜(大昭评论)

06.12.2016  22:19

  每名球员在场上不经意地犯个小错,加在一起,损失可能是致命的。即便实力强劲,如何把优势变成胜势,还是要靠细节的积累

  

  北汽男排在新赛季全国排球联赛中八连胜,大部分场次都是直落3局,并未费很大气力。但是,北汽男排主教练李牧看得很清楚,“球打得还是粗”。最近一场战胜河南队的比赛中,北汽男排的失误偏多,3局当中光是拦网触网就有十来次,且大多发生在老队员身上。李牧认为,这个毛病必须予以重视,后面的比赛对手实力更接近,这么毛糙哪行。进而,李牧更感到中国的男排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运动员习惯于看着比分打球,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到技术动作上。

  何止男排,患此毛病的多着呢。细小环节的马虎和随意岂止是不完美,很可能直接造成失分。这也是辛辛苦苦付出,结果却难如人意的原因之一。

  现代竞技运动,在同等水平的对抗当中,精准制胜的理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毫厘之差分出高下,并不都是运气使然。基本功原本就有短板,比赛态度又不甚严谨,致使差距拉大,吃过这个亏的队伍和球员不在少数。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有些队伍成绩不理想,甚至大失水准,多与此有关。进入东京奥运周期,这个老问题肯定还要接受检验。

  竞技表现的优劣之差越来越细微,电子计时精确到千分之一秒,主观评分细到小数点后三位数,鹰眼等科技手段辅助裁判员判罚,稀里糊涂的失误,连观众都不答应。每名球员在场上不经意地犯个小错,加在一起,损失可能是致命的。即便实力强劲,如何把优势变成胜势,还是要靠细节的积累。人不是神,打球不可能没有失误,但减少每一次失误,都会朝胜利迫近一步。

  观赏性不高、质量欠佳的比赛,“精准”二字既不在球员的理念之中,也不在队伍的作风之中,难怪不叫座。什么项目长期徘徊不前,往往抱怨体制障碍,其实,提高训练和比赛质量,培养精益求精的作风,体制并不是绊脚石。10年前周建安执教中国男排时,就曾有过抓好细节的设想。一晃,当时的球员早已退役成了教练,粗枝大叶的陋习依然挥之不去。须知,制造业工艺精湛,产品质量高,市场最认可;赛场上技艺精深,比赛质量高,球迷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