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新春走基层)返乡瑶族农民工的新年憧憬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一些瑶族群众分散居住在山弄间。
新华网南宁2月16日电题:娶新娘 建新房 共团圆——大石山区返乡瑶族农民工的新年憧憬
新华社记者刘伟、夏军
在我国西南大石山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瑶族农民走出深山到东部沿海务工。羊年春节前夕,新华社记者翻山越岭来到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探访居住在深沟山弄中的瑶族兄弟。一些返乡农民工展望了各自的新年憧憬与期盼。
位于广西西部的大化县属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当地群山林立,自然条件恶劣,一些瑶族群众分散居住在山弄间。大化镇达悟村村民韦干尤从昆明打工返乡。“进出老家至今都是石山小路,更别提通车了,往返一次要爬山3个小时左右,没走过山路的人花的时间还要翻倍。谈了几个女朋友都嫌家太偏、太穷,一段段感情因此‘告吹’。”36岁的韦干尤成了大石山里“剩男”。
岁末年初,党和政府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工程。韦干尤不但搬出大山,还搬进了县城,住进了政府补贴提供的安置小区。记者在他家宽敞的新房看到,地面铺着瓷砖,客厅置有液晶电视、实木沙发和水晶小吊灯,厨房有崭新的橱柜、电冰箱和转盘餐桌,现代化气息十足。韦干尤笑着说,这次春节他将新交往的女朋友带回来,与前几个女友不同的是,她明确表示“不走了”。
有人盼望娶新娘,有人憧憬建新房。记者来到雅龙乡尤齐村弄仇屯,瑶族兄弟卢志军刚从广东建筑工地返乡。他的新年愿望是在村里盖砖混结构的新房。他家木瓦结构的房子四面漏风,一层半的房子用木板搭建而起,没有窗户,零星的光线从一两块透明的瓦片照下,白天也需开灯照明。上面一层住人,室内摆着两张床,在不远的地面上直接架锅生火做饭炒菜。下面的半层饲养猪、鸡,家畜的味道不时透过木板缝飘上来。
卢志军说,每逢农闲时他外出务工,种玉米、收玉米时再回家,新年最期盼能改善住宿条件,盖上钢筋混凝土的砖瓦房。房子建好后的期望是,再攒钱买一辆微型面包车,出行就方便了。
和中西部很多地方农村一样,劳务输出一直是当地瑶族群众重要经济来源。许多农民工最牵挂的是留在家里学习、生活的孩子。35岁的班高银刚从广东揭阳返乡,他在一家生产电缆的工厂务工。儿子留在古河镇老家读小学。班高银说,他们收入不高,外面生活成本高,没有能力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期盼有一天能够将孩子带在身边读书,全家人生活在一起。
这些返乡瑶族兄弟表示,无论新年的愿望能否实现,他们相信通过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