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专家考古了解怎样挖文物 可通过3种方式报名
市民正在认真听专家介绍考古知识。记者 赖有光 摄
市民在考古现场看文物。记者 赖有光 摄
对于普通人来说,考古似乎总带着些神秘感和距离感。昨日,南宁博物馆举办首期“跟着专家去考古”活动,市民跟着考古专家一起来到正在发掘的考古现场,近距离观察考古工作,听专家述说考古的秘密。
什么时候应该发掘遗址?
从南宁博物馆出发,步行约10分钟便可到达本次活动的地点——位于良庆区良庆镇那黄村北面邕江南岸的石船头贝丘遗址。该遗址于1973年由工作人员在野外调查时发现,并于1981年8月25日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负责担任解说员的黄强是南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他说,“我们从今年3月正式发掘,目前已发掘500平方米,共20个探方”。黄强话音未落,便有市民抢着提问,既然4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发掘?
“古代的东西埋在地下就是最好的保护方法。”黄强告诉大家,考古工作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此次是为了配合邕宁水利枢纽工程水淹区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国家的立法,在工程动土之前必须要有考古调查,了解地下是否有重要遗迹,如果有的话,要事先进行挖掘。
什么东西才算是真文物?
在黄强的带领下,市民们步入探方之内观察埋在土里的文物,看到了许多螺蛳壳。黄强形象地将贝丘遗址形容为古人的后厨,告诉大家古人吃完东西后便将螺壳、贝壳还有一些兽骨丢弃在这里。
为了让大家对贝丘遗址有更深入的了解,黄强提前准备了一些出土文物,如石斧、石锥、陶片等,其中最为形象的工具莫过于鱼头形蚌刀,还有与现今牙签功能类似的石锥。黄强举起两个螺蛳壳介绍说,一个被敲掉了尾部,一个则保持完整,这说明古人不仅会敲掉螺尾吸螺,还会利用工具挑螺蛳。
这时,好奇心旺盛的小朋友杨汉宸举起他刚刚发现的“宝贝”询问是否为文物。黄强仔细看了一眼说:“这只是块普通的石头,考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钻研,细心严谨才能发现和判断出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还有他们使用过的遗物。”
考古和盗墓有什么不同?
近一个小时的考古现场之行临近尾声,市民都感到意犹未尽,尤其是一些喜欢冒险、刺激、寻宝类小说和电影的朋友。杨先生就是《盗墓笔记》的忠实读者。他参加活动的最大感受是考古工作似乎有一些单调枯燥。
“考古工作其实很辛苦,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惊险有趣。”黄强还特别将考古与盗墓进行了一番对比,考古必须非常谨慎,尽量揭示和保护文物上的古代信息,复原古代人类社会的原貌,而盗墓则常使用雷管炸药,只为获取贵重文物,换取钱财。
参加此次活动的市民纷纷表示,实地体验考古工作比单纯地逛展厅更直观也更有意义,大家建议,将石船头贝丘遗址保留为博物馆的室外展示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活动的内涵和价值。 (记者 陈蕾)
活动小贴士
如果你也想跟着考古专家的脚步实地参观考古发掘现场,欢迎加入“跟着专家去考古”活动。该活动还将在5月29日、6月4日和6月11日各举办一期。感兴趣的市民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免费报名。
1.电话报名: 0771-4928460
2.现场报名: 到南宁博物馆一楼服务总台咨询报名
3.加入Q群: 加入南宁博物馆活动Q群(308906742),及时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