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身份证制作过程:工作人员一天验2万个头像
最后的“把关人”,每天至少校验1万张身份证。
小王10多秒就能审核50多张照片。
核对居民身份证膜打印信息。
制图 姚海涛
换证高峰即将到来,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省公安厅制证中心
未来三年,我省将迎来二代身份证的换证高峰,共计上千万居民因身份证到期需要申请换领。那么,一张身份证究竟是怎样出炉的?2月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了省公安厅制证中心,揭秘身份证制作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事实上,一张身份证的出炉,经历了10多道程序,证件上的信息也要经过三道关卡。而一天2万人的身份证照片标不标准,是由一个23岁的女孩来审阅判断的。身份证的最后一道关卡,则由两位40多岁的大姐把守,她们对全省180多个区县对应的市州牢记于心,在10秒钟内,就能对80张身份证的卡片质量、照片是否清晰、地理信息是否相符等作出判断。
为何30个工作日领证?
数量巨大各市州要“排队”
武侯区一条小街深处,树木遮掩着一栋三层小楼,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就是省公安厅身份证制证中心。大门配上了电子锁,必须使用密码或者指纹才能通过,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大门,房间里摆放着各种仪器,工作人员均身着鞋套和白色大褂,各自埋头于活路中,整个工作如流水线作业。
“全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张身份证出炉,”工作人员说,而制作过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居民从申请到领证需要30个工作日。市民办理身份证,当地公安机关会成批打包收集,县、市级公安机关会进行初次抽检,随后打包签发至省厅制证中心。因为目前制证中心每天的制造量只能容纳4个市州,所有21个市州轮下来,上传一次的间隔至少5个工作日。信息经过解析、打包、对账、制证,再发送回市民手中,需要10个工作日。此外,成品证件发放的13个工作日中,3天由制证中心发放至市州,3天由市州到县,剩余7天派出所还将核对、读证、分拣、回馈。
一张证件要过哪些关?
12道制证程序需三次查验
早上9点,工作人员小黄的电话响起,“达州来个包,收到,1200人。”她熟练地在本子上记下。小黄是身份证进入中心的第一道把关人,市州上传的数据进入她的电脑中,电脑会过滤掉重号、申领理由不恰当、照片空白等信息。经过第一轮筛查,部分不合格的信息将会被退回。
第二道关卡是照片审核,平均每天超过一万张的照片通过电脑屏幕,由工作人员小王用肉眼一一检验。为了让身份证上的照片辨识度高,国家对身份证照片作出了十多项规定,照片的对称、灯光、色差等要求颇为严格,“一般1万个人里有10个会被退回。”工作人员说。
经过两次筛选,证件已经基本合格,并送往制证。制证前还得经过一道预备程序——膜打印,信息上传到电脑后分批打印到一张膜上,与国家提供的标准膜版相对比,“由于是批量打印,所以必须通过膜打印的方式事先检查打印机的油墨深浅、图像清晰度。”随后,经过预定位、层压、电写入等12道复杂的程序,身份证才算制作出来。
在送出去之前,身份证还要经过最后一道关卡的检验。这道关由两位40多岁的大姐把守,她们在清点每一批数量是否正确的同时,还会检查身份证的质量,卡片变形、人相特别不清晰、信息有误等都必须重新来过。
经过中心三道关卡的层层过滤,才能保证身份证没有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