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污染之痛 守护生命之源

18.03.2019  09:32

漓江风光。 罗爱群/摄

  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有水的浇灌,土地变得滋润;因为有水的哺育,生命得以延续;因为有水的洗涤,世界变得纯净。

  位于祖国南疆的八桂大地,水资源丰富,却也历经沧桑。近年来广西在水环境治理上经历了怎样的“阵痛”,取得了哪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成效,又存在哪些问题亟需破解?在2019年3月22日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访广西多个市县,探寻我区在重点流域、近岸海域、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等方面的“治水”之路。

   为了八桂“母亲河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点——珠江流域浔江梧州石良角站航拍图。 (梧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自古以来,人们讲究逐水而迁,傍水而居。一个地方,有了蜿蜒奔泻的江河溪流,就有了生机;多一泓清水,便多一些灵气与神韵。

  打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广西境内河流众多,漓江、邕江、九洲江、南流江、桂江等重点流域的大小干流、支流呈树枝状纵横交错,形成一条条“母亲河”,养育着沿岸千万八桂儿女。

  “山清水秀生态美”,赋予广西的不仅是“金字招牌”优势,更是一种持续的责任担当与考验。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让更多的“母亲河”逐渐走出或远离污染之痛。

   跨省合作 打造全国流域治理试点

  一条九洲江,情系两广人。

  九洲江发源于广西陆川县,流经陆川县、博白县和广东廉江市,最后注入北部湾,全长160多公里。九洲江(含鹤地水库)上游水质对保障广东省粤西、粤东地区饮用水源安全至关重要。

  近日,我区有关部门传出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九洲江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列入全国首批16个流域水环境综合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博白县一些家住九洲江畔的村民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因受养殖业无序发展的影响,江面上经常漂过大量病死猪禽,腥臭味让人根本无法在江边驻足赏景。生猪养殖,一度成为九洲江流域污染的“元凶”。

  近年来,围绕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从中央到地方,打出一系列“抓铁有痕”的组合拳——

  2014年8月6日,粤桂两省区政府签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各出资3亿元,设立粤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资金,用于治理九洲江广西段。

  2016年3月21日,粤桂两省区政府在原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召开的部分省份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签署《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中央财政在两省区各出资3亿元治理的基础上,拨付8亿元专项支持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此外,广西主动作为,自治区有关部门及玉林市、陆川县、博白县积极筹措治理资金3.2亿元。玉林市创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解决跨省区流域环境治理难题,成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广西4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

  如今,经过综合整治的九洲江水质稳定向好——原考核跨省界断面石角断面的水质,由2014年度仅7个月达标逐步改善为2017年的12个月达标;2018年,新考核跨省界断面山角断面也顺利完成考核目标。

  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这条“母亲河”的水环境质量,保障沿岸居民饮水安全,今年1月3日,自治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签订了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2018-2020年)。

  南流江干流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达9507.3平方公里,哺育着沿岸529.2万居民,是广西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的独流入海河流。

  “南流江对北部湾特别是廉州湾生态环境影响显著。保护好南流江,事关群众福祉,对建设美丽广西、保护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2016年以来,我区先后投入近30亿元,持续加强南流江流域污染治理以及河道综合整治。如今,该流域遏止住了近年来水质下降的趋势并向好发展,逐渐恢复“一江清水向南流”的生机。

   创新机制 结束“九龙治水”混乱局面

  暖春三月,河水清澈、鸟儿嬉飞,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唯美画卷。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被誉为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一直以来,漓江保护管理工作备受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重视。

  漓江全长214公里,流经桂林市10个县区,过去沿江生产、生活污水对漓江水质的影响不小。为了理顺管理体制,近年来,广西专门为漓江组建了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确立“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三统”原则,逐步结束“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实施了包括排污治理、关停采石场、全面整治养殖污染等一系列科学保护漓江的举措。

  2018年,漓江30年来规模最大的游船提档改造完成,长期困扰漓江保护的一个个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漓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Ⅲ类之间,成为全国少有的流经市区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焕发出新的风采与魅力。

  南宁史称邕州,“”代表着“四方有水,环抱成池”。南宁水系发达,市辖5个县7个城区3个开发区共涉及24个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市级水源地13个。

  2018年4月,南宁市叮当等国控断面出现水质波动。为此,该市以叮当、老口、六景、南岸4个国控断面所在流域为重点,开展工业企业、畜禽网箱养殖、入河排污口、河道垃圾等排查整治。

  2018年,南宁市还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长担任指挥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的成立,是南宁市水务工作管理体制的重要革新,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的治理格局。”南宁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为加强区域合作,2018年5月,南宁、崇左、百色三市共同签署《加强左江和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合作备忘录》,就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左江和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污染纠纷调解处理等合作达成共识,协同推进左右江流域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唇齿相依 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

  3月8日上午11时许,在梧州市香山直排口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地,梧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正冒着细雨,仔细巡查着此处的污水截污处理情况。

  “我们将排污口的污水进行截流后,通过一体化提升泵站对污水进行收集,再经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系统等净化、消毒,最后将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有关标准的出水回收,提供给一边的混凝土厂使用。”负责承建运营该项目的一家环保公司的唐经理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其工艺流程中的“绿色、生态、循环利用、智能化远程控制”等优势。

  在该污水处理工程项目10米开外,便是流经梧州市区的桂江。附近片区一些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居民的生活污水,曾一度经香山直排口流入桂江,引人担忧。2017年以来,梧州市有关部门及环保公司先后投入约2000万元资金及技术力量,在此建成4台一体化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器。目前,该项目处理污水量最高达2000立方米/天,这对改善周边人居环境、保护桂江饮用水水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梧州地处广西东大门,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桂江、浔江、西江穿城而过。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这座千年古城历来有着“绿城水都”等美称。为彻底消除水源地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2018年以来,梧州市结合水源地专项督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再排查、再整治。目前,国家考核的梧州市级饮用水水源地51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

  同时,梧州市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取水点上移、重点行业的规划环评等工作,优化和整合水资源分布,不断完善全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网络和能力建设,尽力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共赢。目前,该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国家地表水水质目标考核的西江—封开城上、浔江—石良角断面水质100%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保障广西一江清水向东流。

  广西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仅事关广西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下游的广东及香港、澳门的用水数量和质量。为了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2018年,我区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为碧水保卫战的抓手,加大物力、人力、财力投入,持续对重点流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我区5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率为96.2%,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总体保持稳定。

  3月7日上午,记者一行冒雨来到位于梧州城郊的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点——珠江流域浔江梧州石良角站。该站于2018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并成功入围全国“最美水站”候选名单之一。在它的旁边,滔滔浔江水一路向东奔腾,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唇齿相依与生生不息。

   决战“黑臭水

南宁市沙江河流域整治PPP项目成为广西决战黑臭水体的又一个“样板”。 

  3月12日,记者沿着南宁市竹排江支流沙江河徐行,只见河水清澈见底,与岸边绽放的美人蕉相映成趣;集壮乡田园风光和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特色景观,既适合市民健身,又能满足亲子活动。这里,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观一步一景,让人好不惬意。

  沙江河原本是条黑臭小河,多年来曾因两岸缺乏污水收集管网,生产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水体受到污染。作为我区重大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之一,沙江河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借鉴那考河治理的成功经验,于2017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并在2018年12月28日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截污工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沿岸景观工程、海绵城市工程、智慧河道工程、再生水厂建设工程共7项。作为该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广西首座全地埋式再生水厂——沙江河再生水厂目前每天可处理约5万立方米的污水,可解决该片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的污水处理问题。

  据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底,广西已投入资金90多亿元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区63段黑臭水体已累计消除58段,完成率92.06%。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我区将决战“黑臭水”,严格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各市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年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逐步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已消除黑臭的水体不反弹,确保2019年全区设区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基本实现“长制久清”。

   保卫近岸海域

  近年来,我区坚决守住“确保近岸海域水质稳定不下降”的环保底线,督促沿海3市按《广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要求,从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加强海上污染源控制、保护海洋生态、防范近岸海域环境风险、整治重点海域污染等方面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

  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定期分析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出现超标立即预警;每季度对日排水大于或等于100吨的入海排污口进行监测,发现超标立即通报,2018年,共预警4次,通报6次。同时,加大南流江、钦江、西门江等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促指导玉林及沿海3市加大入海河流畜禽养殖、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整治力度,入海河流整治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9年2月底,广西114个入海排污口已基本完成整治。2018年1-12月,钦江东、西门江断面平均水质均分别达到IV,钦江西断面水质由劣Ⅴ改善至Ⅴ类。近年来,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都在90%以上。

  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污水深海排放管网建设,强化市、县两级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以廉州湾、茅尾海、防城港湾、铁山港湾为重点,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全部清理非法排污口;严格控制海水养殖等造成的海上污染,推进海洋垃圾的防治和清理;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入海河流的治理与监管,全面消除劣Ⅴ类入海河流,努力还近岸海域一片洁海。

   看好“大水缸

  近日,北海市牛尾岭水库作为北郊水厂向市区正式供饮用水,实现地表水供水饮用零突破,刷新北海市区仅有饮用地下水的历史。

  北郊水厂提质改造工程可供水规模为15万立方米/天,在原有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新增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1481万元,目前深度处理工艺运行正常,出水水质完全符合供水水质标准。并网供水后,北海市城区历史上首次实现地表水供水,目前已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双水源供水的安全格局,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现象将得到根本遏制。

  2018年,北海市开展全面清查和整治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组织完成了牛尾岭水库饮用水源地31个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全面取缔了牛尾岭水库的排污口和污染源。同时,全力推进牛尾岭水库水源地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牛尾岭水库向北郊水厂供水复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水库水域生态养殖,调动周边群众参与保护水源地的积极性,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水源,确保市区供水水源安全、水量充足,保证让广大市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作为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大水缸”,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北海市对牛尾岭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整治,恰是近年来我区保护老百姓“大水缸”安全的一个缩影。

  按照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的工作部署,2018年以来,我区组织各市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在2018年底完成248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任务基础上,2019年继续组织各市开展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根据《广西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我区将持续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2019年12月底前各设区市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同时,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区县级及以上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附件:

贵港治理环境初战告捷
  从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获悉,环保局厅
我区大力清理整治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环保局厅
九洲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突破
  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环保局厅
深化银企合作 广西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9帮企减污走进博世科活动会议现场 粟定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