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远辉: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适应新常态 抢抓新机遇 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20日)
余 远 辉
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全会开得很成功。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市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报告,部署了2015年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的实施意见》,必将有力推动我市在新常态下加快发展、奋力实现提升南宁首位度目标。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主动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对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并结合南宁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为我市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下达了任务书、明确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图。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一要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上来。本次会议通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法治城市。这一目标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全会精神,高度契合南宁的市情实际,是推动首府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的迫切需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法治南宁建设取得新突破,将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努力形成法治精神彰显、法治制度健全、法治实施高效、法治监督严密、法治保障有力的新格局,为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提升南宁首位度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法治南宁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与新时期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及群众期盼相比,我市法治建设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如:地方立法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现行立法的处罚力度弱;行政执法体制不顺畅,各执法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权力界限不清,权责交叉,缺少整合与协调;存在执法不严现象,在“两违”查处和“泥头车”整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行政处罚执行效果不理想,比如自2013年开展“大行动”以来,行政机关对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罚款执行率不足50%;少数市民法治意识淡薄,不遵守法律、不讲文明,甚至暴力抗法现象仍然较为突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问题导向,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切实加大法治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提高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司法公信力、提高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提高全民守法自觉性等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必须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牢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法治理念为引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自觉维护法制尊严。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以实际行动为全社会作出表率,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为建设法治南宁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信心做好2015年各项工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新常态带来的9个方面趋势性变化作了深刻论述。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沿着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既趋利避害,又顺势而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首府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新内涵。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必须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内涵。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经济质量要求更高。新常态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更加注重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围绕财政抓经济,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财政收入中的非税占比,这也是契合新的发展理念和要求的。二是发展方式新,经济结构要求更优。新常态下,高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现象将得到扭转,产业结构上逐步以第三产业为主体,需求结构上逐步以消费需求为主导,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近年来,我们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转方式、优结构的具体体现。三是内生动力新,创新驱动要求更强。新常态下,国家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改革与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方面,我们也在着力加快对行政审批、财政、金融等领域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形成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保障意识新,社会环境要求更稳。从管控风险看,多年发展中积存的各类隐性风险已经逐步显现,防范和化解风险将成为常态。顺应这一趋势性变化,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醒,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社会稳定,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安全的“底线”。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新特征、新内涵,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变化、新特点,扬长避短,奋发有为,确保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正确认识新常态下南宁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困难不容低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既有新挑战,更有新机遇。抓住和用好了这些新机遇,我们不仅可以稳住经济平稳增长的势头,还可以蓄势突破,实现后发赶超。一是发展理念转变带来的机遇。新常态下,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央提出不唯GDP论英雄,这既是要追求更高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也是谋求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南宁作为西部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当东部地区放缓发展脚步之时,正是西部地区快马加鞭、弯道超车的重要时机。二是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机遇。当前,东部地区受资源、环境、劳动力的约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主动调结构、腾笼换鸟的力度也将会更大。据统计,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近年来每年转出的产业产值就超过15000亿元,比西部很多省市全年的工业总产值还高。南宁当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包袱相对也较轻,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了腾挪空间,也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赶超跨越提供了可能。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带来的机遇。随着新一轮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些长期制约南宁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会加快打破,改革创新的动力将会竞相迸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将会充分涌流,为全市经济发展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红利。四是区域开放合作带来的机遇。当前,中央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自治区也在着力打造“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格局。南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处于“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国家和自治区新一轮开放战略为我们在更高层面谋划地方发展、寻求区域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五是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机遇。新常态下,国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拒绝以生态环境的破坏来换取经济暂时的发展。作为后发展地区,南宁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治理环境污染,可以轻装上阵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循环、低碳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六是自身发展基础带来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现代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两年又成功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将在今后几年逐渐发挥效应,加上当前高铁、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为南宁实现新常态下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机遇目前在南宁已形成相互叠加、融合带动、共同发力之势, 只要研究好、对接好、抢抓好这些机遇,我们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支持,进一步释放出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第三,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全力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红波同志已经作了具体部署,我这里再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努力实现一个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
中央和自治区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都强调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个基调在“稳”的基础上着重强调“进”,就是告诉我们,进入经济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在发展上可以松一口气、不要经济增速了,“进”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我们决不能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下降,更不能把新常态、“挤水分”作为经济下滑的“挡箭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必须始终认识到,南宁仍然是后发展欠发达城市,欠账多,只有继续保持一个有质量的较快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逐步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才有可能实现提升南宁首位度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强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我们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速比自治区高一个百分点,其他指标都基本与自治区持平或略高于全区的水平,主要就是考虑对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提升南宁首位度的目标。当然,这些预期目标是底限,是必须确保完成的,也是有可能完成的。今年虽然没有设定工作目标,但我们对各项发展指标鼓励上不封顶,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给大家留出更多的空间,做到能快就不要慢,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二)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现代工业扩量提质。工业是经济的根基,也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战场。对南宁而言,工业仍然是“短腿”,加快工业扩量提质发展,对于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南宁首位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劳动力成本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日韩等外资企业撤离的迹象,同时,不少企业正考虑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工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新兴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南宁的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后发优势等,把工业这块“蛋糕”做大做优,努力实现我市工业质和量的飞跃。要更加注重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瞄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大力招商,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大型企业;有效改进服务工作,重点扶持一批优质工业企业壮大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力扩量的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更加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注重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这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经济逐步迈入“服务化”时代。服务业一直是南宁的优势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产值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随着全市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特别是高铁经济圈的形成,区域同城效应将会极大显现,南宁与区内主要城市以及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日益增多,将为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旅游等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将有效拉动我市消费需求的增长。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机遇,继续加大“引金入邕”力度,着力打造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推进一批新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上林县等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大力发展健康休闲旅游,形成更多具有南宁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旅游消费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已建成12个综合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再建13个更高档次、更高水平的综合示范村。充分发挥综合示范村“领头羊”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周边乡村加快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让农民生活更加美好。
(三)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我市的经济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项目投资依旧是推动南宁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中央投资将偏向于农业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铁路、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性领域等,各方面投资都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特别是国家将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基础设施的投资,我们的项目和投资工作面临着新的重大契机。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些重要机遇,主动对接、及时跟进,积极争取更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资金落户南宁。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好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重大产业项目、更多的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形成更大的投资规模,进一步夯实南宁加快发展的基础。此外,去年以来,我们引进的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我们要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争取中恒、海王等项目年内实现竣工投产,推动斐讯、研祥、禾田信息港等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加快推动绿地、万科、恒大、南宁中心、世茂中心、海尔·青啤、安吉万达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建成营业;加快推动万达茂、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东盟文化旅游项目、上林龙母湖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要积极谋划储备“十三五”重大项目,争取把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的“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四)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品质、功能以及环境要求更高。我们要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城市治理思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精心经营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吸引更多的企业、项目、人才、技术、资金进驻。
一是狠抓以五象新区为核心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我们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机场、高铁、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五象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要看到,与许多同类省会城市相比,南宁城市规模偏小、市区人口少、功能不够完善,这和南宁作为一个拥有5200多万人口的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地位很不相匹配。新常态下,加快城市建设发展,足够的城市扩展空间是硬支撑。当前,各地都将新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如昆明呈贡新区、贵阳观山湖新区,与五象新区差不多同步启动建设,但现在两个新区常住人口均已超过40万人、GDP均已超过100亿元,远远走在我们前头,也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因此,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心不能动摇,加快新区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不能减弱。今年要突出重点,围绕新区配套服务重大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抓好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总部基地金融街、五象湖周边、蟠龙片区至龙岗沿江地带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此外,还要下大力气狠抓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一批跨江桥梁、城市立交桥、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绕城高速东环改快速路一期工程、邕江两岸整治开发、老口航运枢纽以及邕宁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以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同时,要以“花样南宁”为主基调,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水平,增加花量、绿量,加快打造更富绿、更富色彩的层次,充分展现南宁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是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2013年以来,我们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城市面貌大为改善,特别是我们通过举办“两会一节一赛”和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养、文明意识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为南宁增添了光彩,但文明有序是一种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面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契机,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建立起文明有序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朝着“长效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方向,加快打造文明法治、规范有序、洁净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要深化“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进一步强化网格精细化管理,细化网格责任,以科学考评和问责制度推进城市管理长效化;进一步强化严管重罚,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非法广告和“两违”行为,加大查处违反交规、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力度;进一步强化公众参与、自我管理,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三是扎实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新常态下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的重要载体。目前,南宁六县的城镇化率平均不到35%,水平明显偏低,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将县城和重点乡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领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等为主导的县域经济;以自治区开展乡村建设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道路硬化、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镇、村三级规划,突出民族特色统筹抓好县城及乡镇镇圩的风貌改造,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住宅推荐户型推广工作,以县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集聚能力的增强,带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破解新常态下各类问题和困难,化解新常态下各类风险和挑战,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开放。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保持韧劲,真刀真枪推改革,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新问题、化解新挑战、谋求新发展,都离不开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力度。相对而言,我们向改革要红利的潜力远大于发达地区,通过改革所激发的发展动力也将更为强劲。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求稳”“守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不触犯法律、法规底线的前提下,都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力革除那些不适应特别是阻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旧思想和条条框框,坚决清理阻碍改革发展的“绊脚石”,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影响大、群众期盼、利长远的改革举措。要围绕打造西部地区最优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加紧制定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广五象新区先行先试和经开区改革试点做法,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减程序、减费用、减时限,提质量、提效率。围绕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突出抓好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强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信心。围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攻坚,进一步盘活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同时,今年作为改革攻坚年,我们还要在五象新区、空港新区等功能区或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发区,策划开展一些探路性质的综合或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争取一些关键性改革成为国家和自治区试点,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开放是南宁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去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周边外交,不断提升开放合作层次。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以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南宁渠道”平台作用,主动融入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大力推进水运、陆路、航空以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务实深化与东盟以及粤港澳、中南、西南地区和区内各市的开放合作。积极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对外贸易积聚发展平台。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出口,促进对东盟进出口产品贸易流通,实现与东盟及国内多区域形成更高水平联动发展。
(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但民生改善绝不能减速。我们要充分认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互促互利关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把民生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更加关心低收入群体,多办惠民生、增民利、得民心的实事好事。统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计生、住房、公共文化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把握国家加大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民生投入的契机,更加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性民生问题,夯实内需消费持续增长基础。要切实守住扶贫底线,着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使扶贫资源集中向扶贫难度大的区域和群众倾斜,努力走出一条营养式“输血”与功能型“造血”并重的扶贫新路子。要深入推进法治南宁、平安南宁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妥善化解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的矛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干部作风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从严治党、转变作风的新常态,围绕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从严从实抓作风,着力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为官不为等作风问题,引导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努力做到干一件成一件,确保今年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一要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强化想干事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许多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但一些干部消极倦怠、不思进取、明哲保身、不敢担当等问题依然突出。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就是庸政懒政、尸位素餐。如果干部不干事,怎么对得起这个“干”字?克服“为官不为”,关键要摆正位置。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壮志,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克服“为官不为”,还要增强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不满足于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努力学习新知识,着力提升分析研判、理性思维、统筹协调的能力,提升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能力,提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开放合作的能力,在抓落实上下真功、作表率、创实绩。
二要实干为先敢于担当,形成敢干事的氛围和用人导向。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提升南宁首位度目标的挑战很多、困难不少,各级党员干部肩负的任务很重、压力不小。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担当。党看干部主要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要干事,就要敢于直面困难、敢于啃“硬骨头”,就会有挑战、有风险,但不能让干事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感觉做事越多风险越大,而不干事的人却安安稳稳。要坚持有为才有位,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为勇于改革的干部打气,让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位子、上舞台。要坚持无为就无位,对该作为不作为的干部严肃惩处,对履职不力的干部坚决撤换,让不作为、不干事的挪位置、摘帽子,让“为官不为”的干部付出代价。要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三要强化监督建章立制,建立干成事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关键要扎好制度笼子,强化制度约束。要以制度的方式,加强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和考核。市“两重两问”领导小组及各级督查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督查问责,完善督查机制,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履职不力、作风不实、为官不为等突出问题,营造不敢懈怠、不敢失职、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各级干部要强化规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把自己置于规矩之内,严格按党性原则、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办事,确保所作所为时刻都在规矩之内。同时,各级各部门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行为考核和工作业绩考核,全面直观地考核干部,真正把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晋升提拔挂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实绩考核,提升干部考核科学化水平,从而有效克服论资排辈下磨洋工、耗日子等现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等作风问题,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新活力。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我们又踏上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南宁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奋力提升南宁首位度、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