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捐献 为了生命最后的美丽

13.04.2015  17:32
  遗体捐献 为了生命最后的美丽 ——记在红十字会工作的首月遇到的62岁老人遗体捐献者     “ 那些一动不动地躺在解剖台上的躯体,在脑海里一下子活了。他们以前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被亲人热切呼唤的名字,他们早我们而去,却愿意捐献遗体,给后人提供研究机会,他们很高大,很值得尊敬。”——题记     老人一进红十字会的办公室,还顾不上坐下来喝一口水,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对于捐献遗体,他早在80年代便动了念想,但真正付诸实践却又是另一回事。那时梧州还没有红十字会,老人特意跑去卫校询问遗体捐献,却得到否定的答案。而且每次当他提出这事,亲友无不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因为老人也不知道该往哪个部门办理捐献手续,这事搁浅了很久。捐献事宜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是在去年年底。     老人的一个深圳朋友,年过古稀。身患晚期肝癌,经历了一次转移多次复发,但他都一次次挺了过来。“得了癌症,真是生不如死,只有医学发达了,才能找到治愈方法,子孙后代才能免于受苦。我已经在红十字会签了遗体捐献书,在我百年以后,医学专家可以针对癌变部位更深入研究以至攻克难关了!”     于是老人就决心向他的朋友看齐。先在家乡梧州找,如果还是找不到的话就直接去深圳。老人不无激动地说,在梧州找到了红十字会,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倍感亲切,他回家后,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对老伴和儿子下了最后通牒:我要捐献遗体。他们终于默许,并在捐献登记表亲属意见一栏里,签下了“同意”二字。     老人最后说,捐献遗体,能供医学研究发挥它最大的功用,何必要与活人去争土地? 老人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内心。是啊,就像修电器的工人,如果没有打开电器看过电路板、线路图,他怎能修好破损的机器?对学医的人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见过人体基本结构,了解血管神经走向,就没有扎实基础开展临床诊治工作。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像老人这样,捐献遗体,帮助他人,延续生命!■梧州红十字会供稿     (遗体捐献小知识:按照正常程序,遗体捐献遵循自愿、无偿原则。捐献人事先填好登记表,签字认可,并签上家人、单位的意见,送回到具有接收遗体资质的单位。死亡时,家人通知单位派车去接。遗体运达后,首先经历固定和防腐处理,之后进行特殊存放,如保存在低温冰箱中,或是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等,存放两年后,再取出进行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