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城人的“大树脚”(组图)

12.05.2015  16:59

神奇八桂

探寻古树9

邕城人的“大树脚”

耸立在邕城“大树脚”的两棵古榕。

摄于1986年的“大树脚”。 (资料图片)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罗劲松  文/图

邕城街头的行人,来去匆匆;邕城街头的绿树,悠闲淡定。

虽然,在城市扩建的轰鸣声中,随着一座座老建筑的悄然消失,随着一条条老街道的全面改造,众多静静立在街边的绿树也难以长久保有那份悠闲与淡定。但是,有两棵古榕,却幸存下来,成为邕城知名度极高的地标——“大树脚”。

“五一”刚过,记者来到南宁白沙大桥引桥下,探访久违的“大树脚”。当年以热闹闻名的“大树脚”,如今更显热闹——桃源路、双拥路两条城市干道在这里相交,通往邕江、广西医科大和南湖的几条支路也在这里交会,形成一个七岔路口。

两棵古榕,像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沉稳地立在岔道中央,淡定地注视着身边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

前方绿灯亮起,记者快步来到古榕脚下,细读钉在树干上的“南宁市古树名木保护牌”,得知这两棵小叶榕,今年树龄已达217岁。

历经217年风雨沧桑的两棵古榕,主干早已满目疮痍,一些部位甚至开始枯朽,须倚仗数十根钢柱的支撑,才能继续维系自己“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可喜的是,在老朽的躯体上,一条条刚劲有力的新枝干抽发而出,攀援而上,迸发着“后来者”强劲的生命力!

在邕城,对“大树脚”最知根知底的,莫过于附近津头村的老人们。如今的津头村虽然早已被高楼大厦“吞没”,但老人们依然喜欢围坐在那幢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雷家老屋门前,谈天说地,抚今追昔……

年过八旬的雷老谈起当年的津头,感慨不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津头一带还是荒僻的郊野,举目望去,尽是稻田、菜地、水塘。惟一醒目的标志物,就是立在丘陵上的那两棵古榕了。

在津头人心目中,这两棵古榕是“守护神”,只要树的长势好,津头一带便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为此,津头人曾立下“村规”: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这两棵古榕。连调皮的孩子上树捕捉鸟儿,也会马上被大人喝止。

得到细心呵护的两棵古榕,长得枝繁叶茂。每到黄昏,众鸟归巢,满树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连邕江上的撑船人都能听得到。

雷老记得,当时建在附近邕江边的货运码头,是钦州、灵山一带商船抵达邕城的主要停靠站。一艘艘商船将烟叶、茶叶、水果、布帛、海产等商品卸在码头,再由挑夫们一担担挑进城去。荫凉的“大树脚”,成为客商、挑夫们歇脚的好地方,树下经常聚集着几十乃至上百人,聊天、讲古、谈生意,南腔北调在这里都能听到。一些货物没等进城,在“大树脚”就能找到买主。

1929年,随着一场革命风暴的到来,津头又成为红色据点。出生于津头村的中共广西省委领导人雷经天和地下党的同志们筹划武装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多次将秘密会议的地点定在津头村的雷家老屋。从南宁城里赶来开会的邓小平同志和其他地下党员,对津头一带地形不熟。雷经天和联络员便反复告知:出城后,远远就能看到两棵大榕树,朝着大榕树走,旁边就是津头村。

“大树脚”,成为中共地下党员们辨识方向的路标。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当年曾经在南宁从事过地下工作的老同志回到邕城,总要来到“大树脚”,抚树追思,感慨当年峥嵘岁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南宁城区不断扩展,“大树脚”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小广场”。大榕树下,大人们纳凉聊天,摆摊做生意;孩子们则蹲在书摊边看小人书,守着酸嘢摊咽口水,流连忘返。

雷老感慨道:“那时候的津头人,如果哪天没得去‘大树脚’逛逛,总会觉得缺点什么。”

有一年,广东一个粤剧团来南宁演出。当时南宁城里的剧场太小,难以满足众多“粤剧迷”看戏的迫切要求。于是,剧团决定举行露天演出。选择演出场所的人在南宁跑了大半天,最终相中人群密集、环境幽雅的“大树脚”。这以后,“大树脚”就成了各地剧团约定俗成的“露天戏台”。树下锣鼓一响,全城戏迷便蜂拥而至。

1992年,名声远扬的“大树脚”却面临一场“生死抉择”——这一年,南宁市动工修建白沙大桥。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引桥正好穿过“大树脚”!

“‘大树脚’两棵古榕可能要被砍掉”的小道消息,在邕城不胫而走。人们纷纷议论,许多人通过媒体等渠道倾诉心声,希望留下古榕,保住“大树脚”。

民众强烈的呼声,让决策者意识到:建桥工程面临的不是砍掉或移走两棵树这么简单的问题——“大树脚”是南宁市重要的地标,两棵古榕已经与邕城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于是,责成相关部门修改方案,增加120万元资金投入,让引桥拐弯,为古榕变道。

在建桥工程中幸存的“大树脚”,却在2001年6月又遭劫难:这天,“轰”地一声巨响震惊了居住在“大树脚”附近的居民,出门一看——古榕一根粗壮的枝干折断在地,断枝落叶一片狼藉。于是,报警、报料电话纷纷打向公安、园林部门和媒体……

断枝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士从交通安全角度考虑,提出在“大树脚”这个终日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不宜再保留两棵“隐患重重”的古榕。

是去是留?古榕的命运再一次牵扯着邕城人的心。

在相关部门和媒体组织的讨论中,期望“留住古榕,延续‘大树脚’这个地标”的呼声明显占了上风。一位老南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有着1600多年建制历史的南宁,在城市扩建中已经抹掉了自己太多的历史记忆,不能再留下更多的历史遗憾了!”

民心所向,再一次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于是,园林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精心制订抢救方案。折断的树干躯体用稻草层层包裹,定期淋水,以恢复其继续生长的活力。数十根钢管,将老树牢牢支撑起来。为了减轻古榕的负担,延伸而出的长长的枝干被一根根锯短,原本如巨伞般荫盖四周的古榕,被修剪成了绿蘑菇一般的形状,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园林专家叹息道:“为了确保安全,只能让两棵古榕牺牲自己原本优雅的姿容了。”

当年在津头一带成为最醒目地标的两棵古榕,如今身处高楼大厦的重重包围,已经不再显得高大伟岸。然而,它们依旧不卑不亢地立在大路中央,像两位沉稳淡定的老者,在人来车往的喧嚣中,静静地回忆着曾经的往事,默默地守护着一片难得的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