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城志愿服务辉映“能帮就帮”城市精神
一句话温暖一方人 一群人影响一座城
邕城志愿服务辉映“能帮就帮”城市精神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杨波
12月13日上午,天气晴好,冬日暖阳透过树梢,均匀地洒在人们肩上。
南宁奥园小区一套位于一楼的三居室,是民间公益机构“安琪之家”社区康复中心,20名区内外脑瘫青少年就生活在这里。在由大厅改造而成的康复训练室里,每个孩子分别在一名青年志愿者协助下,借助墙梯、滚桶等器具进行康复训练。在小区篮球场,还有4名志愿者正陪着康复情况较好的孩子练习篮球。
一个男孩扶着墙梯颤巍巍地完成了好几个蹲下、起来的动作,经开区银凯社区党支部书记、阳光天使之家志愿服务站站长谭凤羽笑吟吟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3年多来,每逢周六,谭凤羽都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们帮助脑瘫青少年进行康复训练。
2008年银凯社区成立之初,谭凤羽就注意到,这儿邻里街坊关爱互助的行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谁家的被子忘了收,哪家孩子没人照看,哪位孤寡老人过节没地方吃团圆饭……总有居民群众主动伸出援手。
安琪之家社区康复中心负责人陆英梅也对此感触良多。每年“六一”,总有居民为孩子们送来节日蛋糕;得知康复中心粮食快吃完了,楼上邻居主动扛来一大包白米;楼里住户为了方便孩子们出入,从来不在楼前停车;物业则把楼道口、健身角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这些热心人大多没有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他们总说:“能帮就帮嘛,不要客气。”
这周随谭凤羽来服务的是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带队女生韦文莲熟稔地用轮椅推一名患者到小区里晒太阳,“能帮就帮嘛。这里很多患者是我的同龄人,希望通过我们的陪伴,帮助他们融入社区走上社会。”
在康复中心的电脑前,19岁的晶晶用不太灵活的手指敲打键盘,她打开一个EXCEL表格,再将登记在纸上的“安琪之家”爱心捐助信息一一录入到表格中。初次见面的人很难将她和脑瘫患者画上等号。谭凤羽记得,3年前第一次见到晶晶,她由于病情导致的生活能力严重不足、走路不稳、口齿不清等原因,几乎不愿意开口说话,也完全不识字。谭凤羽特地介绍了许多年龄相仿的志愿者与晶晶交朋友。大家配合康复中心的教学方式,手把手地教晶晶拼音写字,耐心地纠正她的吐字,教会她使用电脑和手机,陪伴她外出购物、散步。渐渐地,晶晶的笑容越发明朗,也越来越有责任感。她主动帮助其他病患进行复健,并承担起康复中心的部分文秘工作。今年,她还迈出了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在奥园小区的“安琪之家”青年公寓里与几个朋友过起了合租生活。点开晶晶的微信朋友圈,她发出的每一条微信下方,都有许多志愿者朋友发来的笑脸和点赞。透过晶晶的成长经历,陆英梅更坚定了在南宁市发展公益事业的信心,并打算引导更多的康复者融入社会、回馈社会。
“能帮就帮嘛。”一句南宁市民常挂嘴边的家常俗语,经由群众的口口相传和身体力行,逐渐凝聚成“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为绿城南宁营造出一年四季暖意融融的城市氛围。
一句话温暖一方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
“能帮就帮”是南宁的城市精神,“人人争当志愿者”则是南宁人的品格追求。据统计,该市志愿者已有50多万人,像银凯社区这样的社区志愿服务站共有206个,全市活跃着“八桂义工”、南宁市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队伍等40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安琪之家”等公益机构也逐渐发展为国内知名的民间公益品牌。
活跃于大街小巷的“红马甲”们,成为南宁一道亮丽的移动风景线。
今年,以服务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为契机,该市举办的“服务世锦赛、人人争当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吸引80万人次参与,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世锦赛知识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绿色出行倡导等系列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上岗5万多人次;932名赛事志愿者为世锦赛提供包括内外宾接待、观众引导、媒体服务、竞赛运行等专业志愿服务1.68万人次,共计服务23.3万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