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两年“清洁乡村”大会战报道
去年5月,一场席卷八桂大地的“美丽风暴”扑面而来,邕城大地拉开了“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的序幕。一年多来,邕宁区在全城区组织开展“美丽邕宁·清洁乡村”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目前遍布乡村的陈年垃圾基本清除,公共区域、农户房前屋后基本做到整洁卫生。以环卫设备设施、保洁员队伍、经费投入保障、监督管理制度等为支撑的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群众参与率、积极性不断提高,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期间,邕宁区中和乡、百济镇被授予南宁“十佳乡镇”荣誉称号。
在这场与环境卫生较量的攻坚战里,邕宁区全力以赴,迎难而上,“清洁乡村”活动中收获了累累的果实,亦让城区上下实现了新面貌的美丽蜕变。
近期,记者到邕宁区进行“清洁乡村”的采访,并将会通过两期的系列报道,对邕宁区“清洁乡村”工作进行全面的报道。
整治:“三清洁”让环境改善
“要改善环境面貌,必须从根本入手,要下大力气对乱象进行整治。”邕宁区委书记唐咸兴斩钉截铁地说。邕宁区紧紧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大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重点对城乡结合部、沿江沿路、镇圩市场、畜禽栏圈、公共场所等区域开展集中整治,逐村逐坡清理陈年垃圾、卫生死角。经过集中整治,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的难点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百济镇红星村红星街主街道属邕钦三级公路的一部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排水沟被泥土覆盖,排水不畅,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和两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邕宁区投入31万元对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门整治。
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今年在南宁举行,这就意味着,“清洁乡村”的方向不仅覆盖村屯,更延伸到了村屯周边的铁路沿线。这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战役里,邕宁区共拆除“两违”61处(栋),拆后地块全部整理复耕复绿,选取云桂铁路邕大南路利福坡段作为精品绿化点,投资145万元完成沿线村屯道路硬化9.3公里。
正是这场雷厉风行、毫不退缩的清洁战役,让邕宁区各村屯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赞誉。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老百姓意识的可喜变化:乱扔垃圾、乱堆杂物的少了,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的越来越多了。
邕宁区委副书记黄壮章表示,“清洁乡村”关键是看村民的参与度,他们的意识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场战役的成败。
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邕宁区是老旧城区,许多村屯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于是,一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之风吹遍城区每个角落。
“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建设的方向,贴近群众,就要多为群众着想,为他们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邕宁区政府区长邓娟娟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夯实基础设施,资金从何而来?邕宁区采取以政府主导、社会捐赠、群众自筹方式建立“清洁乡村”活动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行动”。截至今年10月底,邕宁区累计投入“清洁乡村”资金达1.5亿元。对群众最热切盼望解决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邕宁区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统筹安排项目计划,协同推进“清洁乡村”活动。其中,实施农村道路硬化项目共80公里,惠及40多个行政村,100个自然坡,受益群众17万人。实施贫困村通屯道路、水库移民道路建设共26条35公里。建成了1323座垃圾池,配备各类环卫车辆588台,垃圾桶(箱)2万多个。实施跨年度水利建设项目30个,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2677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36项,奖补金额2870.3万元。完成村屯规划共280个,占所有村屯数62%。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60户。实施农村住宅外立面风貌化改造949户,已完工639户,正在施工310户。
10月29日,随着邕宁区那楼镇粮所路口两处房子的轰然倒塌,那楼镇解决了20年都没能攻坚下来的大难题。
长久以来,那楼新街粮所路口被两所房屋“侵占”,只剩下一条3米宽的过道与环街相连,每逢圩日人车混杂,交通非常拥堵。历届政府都曾想把新街粮所路口房屋拆除,但由于各种原因均没能成功,以致成为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邕宁区党委、政府把那楼镇粮所路口房屋拆迁战列为重点工作来抓,邕宁区党委书记唐咸兴、区长邓娟娟多次召集相关部门集体“会诊”,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房子拆不下来,美丽那楼就无从谈起。那楼镇领导把拆迁工作当作典型案例剖析,积极落实整改,多次带头深入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解释路通后的政策和意义。同时,动员周边群众积极配合做好宅基地置换等工作,最终实现了大突破、大提速。
产业:生态型经济发展壮大
每逢百香果的季节,那楼镇那头村的村民就特别忙碌,老支书苏锦献说,去年,村里种植百香果,每亩产值有8000元以上。大伙们看到种植百香果收入高,今年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去年,邕宁区把百香果种植项目,确定为那楼镇那头村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这一消息传到那头村,得到许多农民的积极响应。去年村里的贫困户杨恒胜在自家土地上种植了百香果,一年多下来,收入不断增加,今年增收2万多元。看到杨恒胜获得高收入,那头村农民种植百香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悉,目前,全村种植百香果面积由去年的260多亩,扩大到今年的1100多亩。预计今年百香果产量达到200多万公斤,产值将达到600万元至800万元。
“清洁乡村过后,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善,但是要让他们真正过上好生活,就得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产业的发展就是关键点。”唐咸兴说,邕宁区将“清洁乡村”活动与促进农村生态型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巩固和扩大发展“六个一”农业产业工程(即“一个果、一只鸡、一头猪、一棵菜、一株苗木、一粒米”),重点打造八大产业基地。
今年邕宁区政府安排162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其中:农业产业化生产990万元;产业基地基础设施630万元。目前,新增种植火龙果面积4981亩;1至10月份出栏肉禽1982.7万羽。此外,城区引进广西一遍天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良种猪繁育科技产业园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在蒲庙镇孟连村、广良村等地扶持6000亩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新种植园林绿化苗木5233.9亩。种植绿色优质水稻5229亩。全城区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371.4亩。
探索:镇圩管理模式渐规范
邕宁区历史悠久,许多乡镇至今还有赶圩的生活习惯,如何处理圩日与环境卫生的矛盾?这是邕宁区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6月,邕宁区创新管理方式,成立邕宁区城管执法队市容监察大队乡镇中队,建立乡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邕宁区城管大队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成执法中队,轮流到各乡镇进行联合执法,给每个乡镇配备4至5名环卫市容监察协管员,配备执法设备和专项工作经费,将乡镇街道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执法队注重疏堵结合,对于轻微违法违章行为,以思想教育进行说服疏导,引导群众依法依规,有序停放车辆和合理设置交易场所,解决乡镇圩日农民自产自销摆摊设点问题,使农民群众从“不理解、不服从”逐步到“配合管理”。据悉,5月至今,累计开展劝导执法行动83次,重点整治乡镇所在地车辆乱停乱放、跨门槛经营等问题,提升了乡镇街道管理水平。
有了城管、交警等部门的帮助,镇圩管理便有了好路子。于是,邕宁区各乡镇各出奇招:蒲庙镇以市场及周边秩序整治,环境卫生与规范化管理,市场日常管理与“大行动”等“三结合”,纵深整治各农贸市场;新江镇以成立整治组、加大基础投入、重点控制区域安装停车标识引导牌、制作街道“曝光台”、聘请4名街道协管员等“五举措”,确保市场和周边街道保持良好秩序;百济镇则以“一合力”“两活动”整治市场乱象。各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维护好市场的日常秩序,结合“一事一议”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深入开展街道市场卫生环境整治;中和乡采取日常引导、劝导教育和重点整治乱象的刚柔并济方式,确保环境有序、美观。
镇圩管理有了实效,邕宁区还建立了一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目前那楼、百济、新江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和蒲庙石康坡、坛等坡两个污水处理项目施工进展顺利。
各乡镇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城区乡村办每周一、周三、周五定期开展日常督查,城区“两重两问”办对重点问题不定期进行重点督察、问责问效,督查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
“清洁乡村”也成为干部作风的一块“试金石”。邕宁区领导干部分别挂点联系一至两个村(社区),率先垂范,集中力量参与“清洁乡村”活动,有力地助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开展活动工作不力的网格责任人进行了多轮问责、整风肃纪,实行“两重两问”。
唐咸兴表示,“清洁乡村”的开展,为下一阶段的“生态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邕宁区在“清洁乡村”过程中收获的丰硕果实,将会运用到“生态乡村”的建设中,为“生态乡村”的起航加油添劲。 (记者 杨盛 通讯员 周惊阳 谢川)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