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互助互利啃下扶贫“硬骨头”

15.07.2015  12:56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当前,条件稍好的地方已基本脱贫,余下的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邕宁区百济镇作为一个较为偏远的乡镇,通过政府引导、动员万众创新,创业带动和邻里帮扶等,不断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使贫困村形成互助互利、互惠互赢的共同体,真正打造了一支“真正不走的扶贫团队”。

  政府引导  返乡创业

  南华村南光坡是邕宁区百济镇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之一。全坡总户数233户,人口1200人,其中贫困户98户409人。

  7月初,记者走进该基地看到,一株株翠绿的枝条上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火龙果,看着格外诱人。

  “这些是准备发往桂林的。”说话的是南宁市南光红晶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苏云霄,他的火龙果已经早早有了买家。苏云霄是百济镇南华村南光坡人,此前曾在外务工,近年在百济镇党委、政府的宣传引导下,苏云霄放弃了在广东的优厚待遇返乡创业。

  2014年,苏云霄在本村成立南宁市南光红晶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技术培训服务,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经营销售。

  “下一步,我们还要完善产品的包装,在包装箱上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以更好地推广品牌。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基地引水灌溉、道路硬化和厂棚建设等方面工作。”分管当地扶贫和土地整治工作的百济镇党委副书记赖家成说。

  互助互利  辐射带动

  苏云霄成立的南光红晶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大伙免费提供资金、技术、种苗和销路,村民、贫困户则以互助的形式主动帮苏云霄的种植基地松土、施肥、除草。

  “苏云霄有资金、有技术、有销路,但是缺乏劳动力。大伙有劳动力,但缺资金、技术和销路。由见多识广的苏云霄负责销路和技术培训,保障产品质量和价格。社员们则在种完自家的土地后,主动帮助苏云霄打理果园,每次都有10多户参与。”南华村党总支部支书、合作社社员苏云笔说。

  贫困户何汝师以前家里主要种植甘蔗和速生桉,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了近10亩的火龙果和沃柑,收益比以往翻一番不止。他说:“原先种出来的果实,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保障,现在合作社既包资金又包技术,都是本村人,也能互相帮忙打理果园,互相帮扶共进退,干起来更有干劲和盼头了。

  据悉,去年该合作社收入达30多万元,带动辐射贫困户多增加收入5000元。目前,基地已发展火龙果3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种植面积1000多亩,吸纳社员35户,其中贫困户20多户,基地现主要种植火龙果和沃柑。预计投产后,每户年人均增收8000元。在沃柑还没收成时,还推广套种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合作社还与红星村结成火龙果销售同盟,提高种植面积,抢占销售主动权。

  “我们将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的扶持,调动更多的返乡青年创业。在全镇推广‘返乡创业·邻里帮扶’的扶贫模式,以示范村为中心,以合作社为平台,以扶贫基地为依托,把贫困户聚拢起来,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打造真正根植于贫困户的扶贫团队,最终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百济镇党委书记杨建军表示,百济镇将用3到5年的时间,发展火龙果、沃柑、生态休闲农业特色扶贫产业,同时打造电商服务平台,搭建网络销售渠道,确保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拓展产业链,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扶贫,以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两新”覆盖  再推工作

  百济镇通过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的模式,不断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通过以开展“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百日攻坚大行动”为契机,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于2015年5月底成立南华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党支部,为精准扶贫工作方面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百济镇南华村有南宁市百济南华桑蚕专业合作社、南宁市南光红晶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两新”组织两个。

  同时,百济镇结合领导干部“结一联五”活动,针对贫困户,要求科级领导干部联系两户以上,一般干部至少联系一户。通过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改善生活。(记者杨盛  通讯员谢川  周惊阳)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