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从“石山王国”到“魅力瑶都”

25.03.2016  18:44

都安在脱贫攻坚中力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发展新格局——

从“石山王国”到“魅力瑶都” 

  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石山面积约占9成,人均耕地不足0.7亩,被称为“石山王国”。由于传统扶贫模式投入成本高、社会效益低、效果不明显,为此,人们过去常说:“都安人要走致富路,比登天还要难。”一位到过都安的国际友人甚至发出“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之地”的感叹。

  穷帽难摘,穷根难拔,出路在哪?穷则变、变则通,既要真抓“苦干”,又要埋头“实干”,更要科学“巧干”。为此,该县党委、政府不断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在广西率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试点项目,依托工业园区、县城区和乡镇集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新型工业化的“短板”,纵深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迅速构建起产城融合、港城融合、景城融合、资源聚合的发展大格局。

  “感谢党委、政府,帮助我们一家人搬出大石山。现在,我们在附近的县城和工厂都找了不错的工作,收入也很稳定。”在该县八仙农民城,谈及如今的幸福生活,蓝之湖很是满足。过去,他们一家10口人生活在大石山弄里的澄江镇万茂村弄真屯,搬迁前责任田人均不足0.3亩,致富门路少,经济来源少,生活困难。全家搬到县城南郊的八仙农民城后,蓝之湖和老伴在家从事编织和养殖业,儿子到县城和周边企业从事客运服务和建筑业。有了致富门路,一家人逐步脱贫致富。

  “现在不仅能住上楼房,还能到附近的工业园区上班赚钱。”在紧靠县城的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搬出贫困大石山区的蓝晓宁说,她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附近的电子厂工作,不仅每月工资超过2000元,还能陪在父母身边,孝敬老人。

  “搬到创业园,不仅就业机会多,创业的门路也多。”在大石山里生活了20多年的石瑞宁说,过去,一家8口人守着3亩玉米地,温饱都难解决。现在,一家人不仅变成了城镇居民,还凑钱办起了家具作坊,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如今,在该县通过无土安置、“四就近”安置、整屯搬迁等模式打造的扶贫生态移民园区、农民进城创业园、八仙农民城,排排楼宇,层层环翠,错落有致。先后有超过3.6万名贫困群众,从大石山区闭塞的峒场搬进这里的新家。在这里,脱贫致富奔小康,让百姓写在脸上的是笑容,收获在心里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业兴则百业旺。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不仅为城市扩容提质带旺了人气,为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增强了底气,更为经济社会发展孕育了新机遇、培育了新动能。

  其中,在预计总投资达上百亿元、以发展临港产业和扶贫产业为重点的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合理布置了产业、生活、港口功能等组团,工业区内仅亿元企业就有5家。目前,都安港区红渡作业区、鱼峰西江新型建材、东盟国际都安商贸物流城等亿元项目也陆续建成投产。企业不仅提供一大批就业岗位,每年还将贡献上百万元的扶贫基金。毗邻园区建设的都安扶贫移民新城,计划分七期安置2.3万户9.4万人,建成后将使都安县城区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人,城镇化率达50%以上。

  与此同时,该县还将“扶贫稳县、城镇热县”列入“六个县”建设,大手笔谋划、高起点布局,围绕路网改造、基础设施、亮化绿化等,在去年建成了密洛陀文化公园、民族博物馆、江滨西南路、澄江“风雨桥”、澄江三桥、安东公园、创业大道、河东大道、河西商业大道等10多个重点民生工程,并成功实施了“北展南拓、跨河东扩”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东盟市场,主动融入“南都一体化”。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都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县委书记陈继勇说,都安县党委、政府将继续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着力点精准发力,主攻民生短板,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瑶都·安居名城”,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