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都最大产区精准扶贫实现村有产业户有项目
中国糖都最大产区精准扶贫实现村有产业户有项目
“去年,我在扶贫包村干部的指导下开始养猪,收入1万多元。今年我又被扶持养了56只黑山羊,过不了多久就要出栏交易。”江州区罗白乡枯隆村村民陆立纳指着圈里的黑山羊朗声说,“以前想致富不知该干啥,现在有了方向,心里踏实多了。”
作为“中国糖都”崇左市最大的蔗糖产区,2015/2016榨季,江州区入厂原料蔗451.29万吨、产糖49.97万吨,产蔗、产糖量均在崇左市各县区排名第一,蔗糖产业让大部分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然而,因多数村屯地处边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截至2015年底江州区仍有7983户贫困户,共2.77万人。早日摘掉“穷帽”,江州区正采取以甘蔗支柱产业为主、特色产业共生、种养结合的模式展开精准扶贫,力图不遗漏一个贫困户。
罗白乡党委书记周春科说,这两年,乡里先后有600多户贫困户种沃柑、核桃、黑皮冬瓜,养黑山羊、田螺、香猪、蛇、龟,通过产业致富,60%以上的贫困户住进了新楼房,村屯里路也全部硬化了,生产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精准扶贫要有抓手,重点就在产业上,村有产业、户有项目,才有可能真正长久的脱贫。”江州区扶贫办主任张世敏说,“蔗糖是江州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仅靠种甘蔗还不行,所以特色种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江州区组织11个专职调研组到各村屯摸底,经过考察把脉,决定因地制宜以“短、平、快”的种养扶贫项目把贫困户聚拢起来抱团发展,建立干部包村制度,要求“一村一品、一户一表、定点帮扶,整合资源、综合施策”。
甘蔗原来是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的传统产业,这两年受进口白糖冲击等大环境影响,蔗农收入明显减少。目前,庆合村开始尝试甘蔗套种西瓜,年均产量约2500吨,远销东盟各国及陕西、河南、北京等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西瓜村”。
被誉为“酸菜村”的江州区江州镇保安村,更是将致富产业从田间转移到了“舌尖上”——种植大肉芥菜200亩,年产酸菜商品可达到250吨。
江州区农业局局长农振益介绍,为了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转变,江州区对辖区内的26个贫困村实施道路优化建设,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其中那隆镇岜王村经过改善交通条件、规模化种植香米,各地米商纷纷涌来购米,年产值一下子达到380万元。
“精准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助农脱贫,取得了一定成效。”张世敏说,去年以来,江州区减贫人口约7300人,昔日穷乡僻壤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世敏同时表示,因村屯基础设施与实际发展需求还不完全匹配,贫困村生态环境恶劣,贫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下,“等、靠、要”的思想仍存在,江州区的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张世敏说,除了坚持发展蔗糖产业和特色种养产业,江州区还将实施“神美江州”品牌旅游扶贫项目,以期通过重大工程带动就业扶贫,带动乡村游创业扶贫;通过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模式带动创收扶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