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气象信息报告有了“硬杠杠”
30.01.2015 13:38
本文来源: 气象
——广西规范重大气象信息处置工作纪实
两个强台风正面袭击,11次暴雨肆虐……2014年汛期,广西天气形势并不平常。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统计表明,2014年汛期没有出现群死群伤事件,全区因气象灾害死亡的人数不到2013年的五成。 这得益于201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旱情报告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的执行落实。 “《规定》可以让党委、政府根据重大气象信息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防范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自治区气象局调研时称。 “《规定》的出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而形成的长效机制,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黄日波对记者说。 “重大气象信息报告有了‘硬杠杠’,我们感觉气象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渠道更直接、更通畅了。”河池市凤山县气象局局长陈安世对此很有感触。面对重大气象灾害,如何使决策更加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广西理出了问题清单,晒出了责任清单,亮出了服务清单。透过三张清单划出的这条“硬杠杠”,正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重大气象信息处置工作的生动体现。 理出问题清单:灾害中的涅 “在防御2013年8月中旬第11号台风‘尤特’过程中,我区防汛防台风工作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2014年年初,黄日波在总结全区防汛抗旱工作时拉下面子,自揭其短。 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2013年5月16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发生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由于气象预报准、预警早、信息畅通,特别是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有效处置重大气象信息报告,成功连夜组织转移群众两万多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必须在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各级部门密切配合、群众提前安全转移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黄日波说。 有了“揭短”的勇气,更要有静下心来思考的从容。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如何更规范,“一把手”接到重大气象信息该如何处置,气象灾害防御如何更科学有序,基层信息传递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走完“最后一步路”?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止住风雨之殇,得有“新点子”。自2014年2月起,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出台包括《规定》在内的7个防汛抗旱制度性文件。 “《规定》主要规范和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在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使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组织保障更加坚强;二是重在对行使权力的规范,把责任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重在操作规程的统一,保障机制更加规范和明确;四是重在推动落实,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更加强化;五是重在形成总体效应,配套制度更加完善。”黄日波说。 晒出责任清单:该做的“加法” “我县灾情可谓‘险象环生’,能做到有惊无险,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功不可没。”河池市凤山县委书记廖锦成在6月初召开的暴雨天气抢险救灾工作总结会上说。 “决策气象服务就是应当抓住‘关键人’。”决策气象服务经验丰富的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菁说。其中,抓住防灾减灾“关键人”,尤其是决策指挥的“一把手”至关重要。 《规定》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亲自研究部署应对工作,必要时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 “地方党委、政府要把气象部门当成自己的工作部门来看,因为气象部门是直接为地方服务的,受益的是地方。”彭清华说。围绕气象信息“测得到、报得准、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的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切实为气象发展营造环境、落实项目、解决难题,着力补齐气象防灾减灾的“短板”。 2014年以来,仅自治区就出台了有关气象发展的4个政策性文件;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已连续两年将气象防灾减灾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落实气象项目建设经费达近年来最高水平;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气象发展的基层地方气象体制机制、基层信息员队伍整合等重大问题。 亮出服务清单:角色的新定位 “在防汛办上班,感觉自己真正起到‘发令枪’的作用。”陈安世说。在防御特大暴雨中,受县领导急召,陈安世到凤山县防汛办上班。 在防汛办上班,虽然是高强度、快节奏,陈安世却也很有成就感。长洲乡水电站附近100多名受洪水围困群众被消防官兵成功解救,长洲乡百乐中学170名师生在宿舍楼垮塌前安全转移……一份份 “捷报”不断传来,让人感叹气象信息贴身服务的魔力。 “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担负起《规定》赋予的职责,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对广西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好《规定》提出要求。 《规定》出台后,自治区、市、县级气象部门分别制订了本级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报告标准、报告对象、报告流程、记录监督等内容。 “既不漏掉一条重要信息,又不能不加选择地报送,给党委、政府领导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自治区气象局成立了信息报告研判小组,对启动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制度进行科学研判。 接到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后,部门联动和应急处置屡次交出了漂亮答卷。“沿海三市1.2万艘渔船全部进港避风,3万名船上作业人员和3270名近海养殖人员全部上岸避险;景区、景点紧急关闭,旅游人员提前撤离,危险地区、危险部位群众及时转移避险,全区先后转移安置群众20.91万人。”在防御2014年第9号台风 “威马逊”(超强台风级)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重大气象信息报告的规定,在短时间内防灾减灾成效显著。“精准、到位!”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对防御台风“威马逊”的气象服务打出了高分。(曾涛)
本文来源: 气象
30.01.2015 13:38
故
事
2022年部门预算专题审议会召开
相关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黄伟京率自治区人大调研组赴玉林调研
相关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