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逾千农民参加培训评“职称”
钦州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
钦州逾千农民参加培训评“职称”
记者 张简
近日,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和钦北区长滩镇100多名职业农民,集结在农民田间学校接受为期一周的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由此拉开了钦州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培训的序幕。11月11日,钦州市农业局法规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年底前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类三类新型职业农民1518人,今后,他们可持职业证书享受到惠农相关政策扶持。
千多职业农民接受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大类:生产经营型,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钦州市农业局法规科刘可明科长介绍,钦州市作为广西3个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试点市,辖区灵山、浦北、钦南、钦北等县区全部列为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试点。“所有的培训工作都放到县区,按要求争取在年底前,完成集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18名”。
经培训考核可评“职称”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呈现农业劳动力数量数年减少、年龄偏大、女性偏多和总体素质偏低等趋势,因此,加快培养新型农民队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人才保障”,刘可明称。“11月7日,钦南钦北两区分别在犀牛脚和长滩两镇开班,正式启动该区的新型农民培训序幕,灵山和浦北两县的培训工作也将近期紧接开展”,刘可明介绍,培训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比如在犀牛脚,针对该镇种植甘蔗较多,就开了甘蔗种植培训班,在长滩开班涉及的内容则是与荔枝相关,邀请的授课老师都是涉农的院校教授或当地的技术骨干,让参训农民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据了解,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将接受法律法规、现代农业、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培训和田间实践指导,经考核评定合格后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化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持证可享受政策扶持
根据规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则不少于7天,经过集中培训和基地实训后,再由相关部门进行跟踪服务和认定管理。以县区以上政府为主组织评定,对符合条件者颁发初、中、高等相关级别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相关部门要将现有的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加大扶持力度,退订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发展”,刘可明介绍,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时间较为紧迫,目前先做好集中培训工作,评定办法细则还在制定中,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措施也进一步协商落实中。“自愿报名,培训免费。”,刘可明介绍,在没有开班前,只要是55周岁以下、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收入来源于农业并达到一定水平,从业稳定、创业激情高的农民都可以到各县区农业局进行报名,农业部门再遴选人员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