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银匠传人(1/0)

16.06.2015  15:50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赵品贤    通讯员  韦吉阳  杨昌辉/摄影报道

45岁的侯凤贵是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潘内村人。在当地,侯凤贵家族三代人专门帮人制作瑶族银饰,他是家里第三代传人。

侯凤贵从小在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大,9岁给父亲当帮手,12岁正式学习银饰制作技艺。他对银饰制作的纹样、图案、造型都有着特殊的想法,4年的时间,从父亲那里学得了一手好功夫,成为家中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之后,侯凤贵除务农外,其余时间都在家里或者上门为附近矮岭村及龙脊镇大寨村、小寨村的红瑶群众打制银饰。

侯凤贵介绍,制作银饰大致要经过化银、锻打、成型、雕刻、焊接、清洗等工艺流程。这其中,最难把握的是焊接与雕刻。焊接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候过大会造成某个局部熔化掉,前期的制作就功亏一篑;火候过小则焊接不牢靠,容易被损,而且手也不能抖,靠的是手力和眼力。雕刻的掌握全凭手上的感觉,用力过大容易将银片錾通,力道不够又不能将纹理的层次感突显。

“千锤百炼”铸造了侯凤贵的老把式“打银”工艺。从事手工制作银饰数十年,打制银饰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了然于心。无论是选料、熔化、锻打,还是打磨、雕刻、焊接、清洗等工序,侯凤贵都极力做到精益求精。

“制作银饰工序繁杂,每一项都要细心再细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不断锤炼。有时为了制作一个手镯,会熬好几个通宵,生怕客人不满意。”聊起自己的手艺,侯凤贵滔滔不绝,“首先要注意银子的质量,如果纯度不够,就必须想办法去杂质才会光滑、明亮。”

“瑶族银饰全部都是纯手工做的,它有瑶族独特的纹路和韧性,那些复杂、灵活的图案是有灵魂的,用机械根本做不出来。当然,有些工序确实可以用机器代替,但都是千篇一律,做不出手工的灵动。”在他眼里,每件作品,都是生活的印记。   

每逢嫁女或其他重大节庆,瑶族同胞都喜欢穿戴瑶族服装,配上瑶族银饰。现在很多瑶族农户嫁女的一整套银饰嫁妆都会提前叫他定作。银饰他会一直以纯银为原材料,使用本民族传统纹样,沿用手工制作,以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不管别人怎么做,坚持做自己。虽然成本高,也要以纯银和真功夫打造。如果丢掉这些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银饰就不值钱了。”侯凤贵说。

谈到未来,侯凤贵略带感慨地说:“手工银饰不仅是首饰,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这个,我的子女也各自忙于事业不愿接触。为了传承,接下来我会去寻找一个懂银、爱银并乐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希望能把自己的这份心血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