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与分享中探寻自己的“芳华”——记广西图书馆第二期“阅读者”活动
2018年3月10日,广西图书馆举行了第二期“阅读者”活动——严歌苓作品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会以“成就自己的芳华”为主题,从艺术风格、创作特色及女性特质三个方面对严歌苓作品进行了探讨。
活动邀请了广西财经学院文传学院青年教师黄丝雨、广西青年作家四丫头(徐向群)、心理咨询师张娜三位老师来到现场,与读者一起分享探讨。三位老师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黄丝雨老师对影视艺术与欣赏有独特见解,徐向群老师在写作上有专业素养,张娜老师对心理尤其是妇女儿童心理有着特别的研究。三位老师的光临,给现场增添了浓郁的专业气息及艺术氛围。
阅读分享会上,读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他们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观点和感悟,既是在向他人分享,又道出了他们对严歌苓作品的喜爱与对文学的热爱。
有读者读完《芳华》一书感受颇深:“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辜负了刘峰,辜负了自己。但她们也在自我救赎,这种自我救赎不是以拯救的形式出现,所以刘峰并未得以新生。而是把一颗种子放在了读者的心里,让我们继续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徐老师由此谈到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她的大部分作品带有悲情色彩,但是这种情感对时代具有反思性。”黄丝雨老师则从影视改编的角度谈论了电影版与文本的不同艺术价值,“电影《芳华》的视角多变,带有很多导演的个人色彩,我认为影视改编的作品中,《天浴》比较符合文本”。张娜老师从心理及女性的视角探讨了作品中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感觉很悲,但也有很多希望。”读者还说到,读严歌苓作品的最大感受就是舒服,“严歌苓也有一本描写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的文集,《波西米亚楼》。没有炫耀,没有说教,只有实事求是的生活和写作,字里行间透露出她丰厚的人生。”
活动中,大家还就女性主义、现实主义、影视化改编这几个视角对严歌苓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严歌苓创作对中国读者的影响、女性作家一词对读者的意义、严歌苓笔下的人物印象及她的文本影视化等问题都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同样身为写作人,徐老师更能体会到在作品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作家丰富的文学积累以及作家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触觉,徐老师说:“生活里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故事,要多观察、多想、多写”。读者提到现今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热潮,以及严歌苓有多部作品改编成影视的原因,黄丝雨老师向我们解读:“因为严歌苓本身是一个编剧,她的作品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同时,黄老师还提到严歌苓用镜头语言表现出了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平衡。张娜老师就“女性作家”一词及女性作家的心理与读者作了交流,有读者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该附加性别标签”,有读者认为“作家的性别不会影响我对其作品的阅读兴趣”。张娜老师则提出:“作家性别的差异对其视角可能有影响,尤其在女性细腻心理的描绘上。”
读者与嘉宾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你问我答的热闹场面。轻松的氛围,幽默的话语,独到的观点,精彩的发言,带出了现场阵阵笑声与掌声。最后,徐向群老师给大家带来小惊喜,现场向读者赠送自己的作品《欢歌》,给此次活动增加了一个动听的插曲,将活动推向高潮。
阅读分享会以共同的文学兴趣为契机,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读者聚集在了一起。大家都说:“此次活动让大家交流了读书感悟,从文学性、商业性、时间、空间等角度加深了对严歌苓作品的理解,了解到如何提升文学修养,这正是自己所期待的,这样的活动今后应该多办、常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供稿
联系人及电话:黄曦葶,586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