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欧盟新班子为何力推“政务公开”
新华网布鲁塞尔12月3日电(记者孙奕)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欧盟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新班子12月1日正式启动“更为透明”的政策。包括主席容克在内的28名欧委会新成员的正式会晤,今后会在欧盟官方网站上提前公布。
如何更透明?首先是委员活动发布的制度化。新政策规定,委员行程以星期为发布周期,一般在周五公布下周七天内每天的行程,且每场活动均标明参与者头衔和活动地点。以2日为例,容克等近20位欧委会成员都有正式活动,其中主管气候和能源的委员卡涅特预定与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的高管碰面。
不仅如此,今后,欧委会委员及各委员的工作团队需公开其与相关机构、个人就涉及决策的会晤的信息,以增强透明度。欧委会还建议在2015年与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达成协议,针对“游说者”成立强制性登记制度。
此外,欧盟新班子还打算把就“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与美国进行谈判的进程“去神秘化”,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公开已和欧盟各成员国及欧洲议会分享的谈判文件、定期公布已告知欧洲议会或欧洲理事会的相关文件目录等。欧盟贸易委员称,增加谈判透明度,可以加强同公众和利益攸关方的互动,让议员、公众更为清晰地了解谈判进程。
显然,欧委会新班子力推“政务公开”,重点考量是加强公众对欧盟行为的监督,减少乃至避免利益集团通过人脉关系和“游说公司”对欧盟决策施加影响。容克履新时向委员们发送“岗位职责信”,专门要求不能与未在特定机构“透明度登记处”注册的游说机构或个人进行接触。
2012年,负责卫生与消费者事务的马耳他籍委员达利遭到投诉,涉嫌在参与制定欧盟烟草条例过程中,和一家马耳他烟草公司的游说者接触,利用私人关系帮烟草公司牟利。丑闻曝光后,达利立刻宣布辞职,但这并不能弥补欧盟决策层因此损失的信誉。
必须承认,现在早已不是欧盟机构喊话“信任我吧!”便能赢得民心的时代。长期以来,欧盟受复杂的机构设置、人事职能及成员国利益牵扯,舆论对欧盟应对不及时、协调不一致、公众不知情的情况多有诟病。在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高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要求:“让我们瞧瞧!”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政务公开”被欧盟委员会新班子列为要务之一。容克表示,希望借此让公众了解欧委会每天在做什么,向公众展示诚意,以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实现欧盟新开局。
需要指出的是,欧委会新班子这把“透明火”虽然颇具诚意,但在缺乏独立部门监督的情况下,能否清扫决策过程中的猫腻,戒除“潜规则”和“小动作”,还有待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