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届世遗大会开幕,29个项目申遗 花山岩画期待实现“零突破”

14.07.2016  01:38

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姿态统一,场面宏大。 自治区申遗办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  龚文颖

7月10日,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审议包括中国湖北神农架、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在内的29个申遗项目。记者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申遗办”)获悉,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将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议程,安排在本月15日或16日接受审议。如果成功,它将实现中国岩画申遗、广西世界文化遗产这两个“零的突破

1

被称为“断崖上的敦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巨大的卷轴缓缓展开,呈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人像,双手曲肘上举,双脚平蹲,姿态奇特,这些图案,就是来自广西的左江花山岩画。

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即战国至东汉时期),古骆越人爬上左江江水转弯处的陡峭崖壁,绘制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部落的重大祭祀场景。漫漫700年间,骆越人在沿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留下了大量画作。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洗刷,仍有数千个图像遗存至今,最低的岩画距江面约15米,最高的距江面约100米,在壮语中被称为“Pya  Laiz(音岜莱)”,即“画花了的山”。

左江花山岩画有何过人之处?岩画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最大的人像高约3米,最小的仅二三十厘米。人像分为正身和侧身,正身人像形体较大,双臂向两侧曲肘上举,双腿弯曲半蹲,形如青蛙;侧身人像双臂上举,曲膝半蹲,作跳跃状。动物画像有兽类、鸟类,器物侧有刀、剑、铜鼓、铜钟、独木舟等。

这些图像在崖壁上错综呈现,组成一幅幅完整的图画——典型的组合是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像居中,脚下有狗,身旁有铜鼓,四周有众多动作一致的侧身人像。整个场面布局规整,疏密相间,动感十足,极像一场庄严又欢快的祭祀活动。这些色彩鲜艳、不断重复的画面,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被称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断崖上的敦煌”。

2

花山岩画具有独特性

岩画遗产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包括岩洞、岩厦、地表大石及崖壁四类。

左江花山岩画奇在哪里?记者了解到,《世界遗产名录》上现有的30处岩画遗产,作画位置都不太一样。例如,欧洲南部旧石器时代晚期岩画,大多绘制在洞穴中;欧亚草原上的吉尔吉斯斯坦苏莱曼托圣山上的岩画,作于山洞、岩厦中;中国“北方系”的岩画则大多是岩刻。

左江花山岩画则有它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它以“蹲式人形”为主题,风格高度统一,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创;蹲式人形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岩画中首屈一指;它的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举世无双;多达2600多个的图像数量,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画画板”。

3

连续三次进入中国申遗“梯队

早在2003年,广西在全区的文化遗存中筛选出一批重点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被列入其中。各级政府和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花山岩画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与保护,编写“申遗”文本,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也参与其中。

其间还有个小插曲。“最初,花山岩画打算申报‘双遗产’(即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第一份申遗文本是用铅字打印的。”朱秋平回忆说,广西特别聘请了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花山岩画申遗文本的执笔人。因为前期材料不足,要点难以提炼,执笔人一度不愿意接受任务。朱秋平整理出多年来调查研究的资料,带着U盘和手提电脑找到执笔人。“没想到基层工作者手里有这么多资料。”充足的材料让执笔人又惊又喜,慨然答应继续写下去。

2004年11月,花山岩画第一次被列入当时由国家建设部审定的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清单,与上百个项目一起排队备选。2006年,国家文物局对原有的备选项目进行筛选,重新设置《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缩减至35个项目,广西全力举荐的宁明花山岩画和兴安灵渠均在其中,第二次进入申遗“梯队”。

2012年,国家文物局对《预备名单》进行第三轮筛选,名单缩减至20多个,花山岩画再次进入名单,正式开始编制申遗文本。“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申遗文本越写越精彩,内容越来越完善,从最初一厘米厚度到二三厘米,再到现在的两大本5厘米厚,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有信心成功申遗。”自治区申遗办专家办公室副主任蓝日勇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目前全世界有30处岩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作为岩画遗产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却榜上无名。如果左江花山岩画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实现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上“零突破”,也将填补中国世界遗产在岩画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