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貌管理需多管齐下 倡导市民维护文明过街环境
淡村市场前的人行天桥行人不多。 杨玲 摄
地下通道内流浪汉留下的垃圾成堆。 杨玲 摄
过街设施对方便、保障市民出行有着重要的作用。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过街设施内存在流浪汉聚集、小广告残留、设施被破坏等“顽疾”,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影响市民出行。
桥上种花 美化环境
连日来,记者走访看到,不少人行天桥桥面干净整洁,一些人行天桥还种上了美丽的花卉,让整座天桥成为一道风景。
10月23日,记者来到朝阳路的人行天桥,这里曾是小商小贩的“战场”,也是小广告“重灾区”,天桥地面常常被行人扔得遍地垃圾。然而当日,记者却看到整个天桥干净整洁有序,有了可喜的转变。“天桥是供行人过街的地方,应该像马路一样畅通无阻,不能让小商贩堵了去路。”市民江舟说。
随后,记者来到广西医科大口腔医院前的人行天桥,看到天桥两边都种着三角梅,虽然开花季节已过,但是绿色的枝叶依然“精神抖擞”。“在人行天桥上种植物,既能美化环境,也能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市民蓝玉经常会走上这座天桥,然后放慢脚步,虽然桥下车来车往,但桥上却能“闲庭信步”。同样,民主路上的人行天桥也种植了不少绿色植物,桥面干净整洁。
桥上种花虽然美化了环境,但仍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明秀路财经学院前的过街天桥,记者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桥上花圃里基本没有垃圾,但是很久不修剪的花枝延伸出花圃外围,市民李玉玲反映:“有时从旁边走过会被勾到衣服。”此外,工作人员给花圃浇水时泥水流到桥面上,使得桥面看起来很脏。
文明过马路 仍需倡导
在道路上设置人行天桥就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意外的发生。然而,昨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一些市民宁愿选择横穿马路也不肯走人行天桥过街,使得人行天桥形同虚设,而人车抢道的惊险一幕却频频上演。
私家车主雷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家住五一路,每天上班开车经过淡村市场前人行天桥,总能遇到有桥不走横穿马路的市民。这座人行天桥明明就设置在公交车站旁,可是不少市民为了贪图方便,还是直接横穿马路,让汽车司机频频紧急刹车。
10月23日,记者来到五一路淡村菜市公交车站,在该地点观察了10多分钟,现场的情况与市民雷女士所反映一致。在横穿马路的市民中,既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怀抱婴幼儿的妇女,还有穿着入时的年轻人。“走人行天桥太浪费时间,而且我买了那么多菜,还拉着小推车,搬上台阶很吃力,还是走马路方便些。”一位老人这样对记者解释。
对此,市民吴敏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对人行天桥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人行天桥的使用率。比如,改善一下台阶的高度、坡度,以便老年人行走。
清除“牛皮癣” 方法需改进
市容管理维护中,违章小广告的清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记者走访看到,小广告虽然减少了,但是处理小广告时很多时候是用白漆抹掉,因此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10月23日,记者来到在朝阳济南路口地下通道,只见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小广告被白漆、灰色或黑色颜料所掩盖,更有甚者直接拿黑笔涂抹,颜色不一的颜料将墙壁弄成了“大花脸”,影响了美观。“不能让地下通道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呀。”市民李小姐表示。
同时,明秀路财经学院前的过街天桥,桥墩、桥底还偶有贴小广告的现象,掩盖小广告的白漆跟灰色的桥看起来格格不入。此外,衡阳秀灵路口和朝阳民生路口的过街天桥也发现一两张小广告。
“小广告确实很顽固,但是处理方式应该可以改进。一方面,新的小广告只要一贴上去能够及时撕下来,痕迹不会很明显,所以我们应该发动市民随手撕掉小广告;另一方面可以找与墙体或者瓷砖颜色相同或者相近的油漆涂抹,这样就不会格格不入。”市民王女士建议。
保护公共设施 需多管齐下
在济南路路口的地下通道,两个月前记者曾经走访,看到墙面被乱刮,“伤痕累累”。10月23日记者再次走访时,看到该通道墙面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墙壁上小广告痕迹越来越多,同时还有两处明显的火烧痕迹。家住附近的杨先生反映,“里面没有摄像头,因此深夜一些喝醉的人就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希望有关部门想想办法,及时维修这些公共设施。”
无独有偶,记者在民族大道七岔路口地下通道入口处看到一块被人为破损的墙面。在一块“爱护市政设施 做文明南宁人”的标语牌下,墙面上的一个大窟窿显得格外刺眼。“这个地下通道的墙面其实都是板材,墙面被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管理,及时维修。”市民梁女士建议。
随后,记者在民族金洲路口的过街通道看到,该通道内的天花板、路灯设施过于陈旧。一排已经开启的路灯部分已经不亮,路灯的装饰面还出现了破损。“这里下大雨的时候排水系统也容易出现堵塞。最好能成立一支专门维修地下通道、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的专业队伍,及时修复或更换这些破损的设施。”市民廖敏建议。
流浪汉扎堆 市民盼治理
市民卢女士站在过街通道前犹豫不前,通道内睡着不少流浪汉,让她觉得不安全。直到有其他行人走来,她才跟随人流一起走过去。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民族大道七岔路口地下通道,刚来到入口处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尿骚味,越往里走味道越浓。记者发现不少市民路过这里都是一副行色匆匆、掩鼻皱眉的模样。“要不是太阳太大,七岔路口等待红灯的时间太久,我也不会硬着头皮走地下通道过街。”市民卢女士说,“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露宿,把全部行李、家当都摆在通道里,还有不少流浪汉在通道内随地小便。”
流浪汉“蜗居”过街通道似乎成了一个整治的疑难杂症,虽然经过记者的多次曝光,但依旧没有什么改观。将近中午的时间,记者在该地下通道内看到,里面还有10多个流浪汉躺着蒙头大睡,全然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地上还散落着不少易拉罐、吃完的泡面盒和塑料盒、瓶子等垃圾,甚至还有一口锅和一堆没烧完的柴火,让过街通道的环境更加脏乱。
“这些流浪汉在通道里架锅煮东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真害怕哪天就有什么意外发生。”除此之外,流浪汉聚居过街通道,也给过往市民造成了不安全感,市民蔡女士坦言,她每晚下班后,没有同事做伴一个人根本不敢走地下通道过街。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