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站在全局看冬奥之二

07.08.2015  16:40

14年前7月13日的不眠之夜,百年梦圆,举国狂欢,已烙印在国人的共同记忆之中。14年后的7月31日京张成功申办冬奥会,当年的盛景没有再度出现。换个角度看,冬奥会不再只是一个民族情感层面的期待和喷发;在依然高企的民众支持率之下,国人对冬奥会的到来,更愿意探讨这场盛会能为国家发展、民众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促进和福祉。冬奥会也不仅是一场奥林匹克的宏大叙事,变得更加实实在在,具体而微。从夏奥会到冬奥会,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双料东道主”,其间的演进,透露的更多是国家实力、民众心态、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嬗变。

实际上,如果将北京冬奥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相互叠加印证,感受到的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意味。

大众冰雪运动近年来已经呈井喷之势,当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后,体育休闲产业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冬奥会的到来,无疑是对民众参与冰雪运动、体育产业更新升级的一次强有力助推。

同样,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国家层面的大棋,随着冬奥会的入局,也激发了更大动能。单是张家口一地,由冬奥会带来的就业机会就超过20万个。冬奥会所辐射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同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合拍共振。

再比如,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积淀而成的场馆资源、人文财富,都因冬奥会的到来而被注入更多内涵,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中国与奥林匹克一路同行,彼此助力。2022年冬奥会,又是一次国际奥委会改革的全新实践,其深远意义,早已超越竞技层面。

算一笔大账,下一盘大棋。站在战略高度审视,不难看出,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更注重激发大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多元推动力,更注重谋划大赛为社会民生带来的深层影响力,也更注重将办赛规划纳入自身宏观发展战略之中。换句话说,既要外展形象的“面子”,又要内得实惠的“里子”。

也正是从这些角度去观照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三大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更能体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前瞻视野和内在驱动。办赛无疑需要投入,但更要看到,这些投入最终在区域发展、社会民生层面带来的长远效应。至于对环保、雪量等方面的疑虑,也该明白,冬奥会恰恰是一次推行先进理念的绝佳机遇而非阻力。由冬奥会来展现一次发展转型的全新实践,这样的期待,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北京”,已经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