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预算齐亮相,看看哪些收支与你相关 ——财政部6位司长详解“国家账本”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作为“国家账本”财政预算报告也随之亮相。
作为“国家账本”,财政预算不是由哪个人或一些人“起草”的,而是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收支的一个年度汇总。那么国家的财政资金去年花得怎样,今年又是如何安排的?哪些钱与民生保障、百姓利益息息相关?读懂国家账本,不仅要了解数字,还得熟悉“门道”。记者跑遍财政部综合司、预算司、税政司、社保司、经建司和政研室,请6位司长为您详解“国家账本”。
2015,用于民生的钱多了
去年的钱是这么花的:
“国家账本”总共是四大预算,包括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4本账中,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最受社会关注,一个涉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一个涉及养老、医疗等的基本保障。
2015年,财政部加大了几本预算的统筹力度,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继续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这意味着,流入公共财政资金池子里的水多了,用于民生的钱更有保障。
教育方面:孩子上学的补助增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免学杂费政策,由农村扩大到城里。1.1亿名农村孩子和近3000万城里孩子都享受到了这一政策。为什么城里上学的孩子也要免学杂费?主要考虑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孩子也要在城里上学。这些孩子在农村上学是免学杂费的,进城再掏学费就增加了负担。城乡政策统一,有利公共服务均等化,也为农民工举家进城创造条件。
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体系更加完善,让家庭困难的孩子求学深造“不差钱”。2015年,全国约有775万名高校学生、514万高中生和265万中职学生得到资助,还有1045万名中职学生免交了学费。
社保方面: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增加,城乡医保提高
去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十一连增,月人均达到227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提高到每个每年12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医疗费用报销的大头还是国家负担的。这些数目看上去不大,只有几十元、几百元,但增速是远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速的。去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4%,而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了1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6.9%,投入力度还在加大。
一般支出:严格控制、尽量压缩
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有增就有减。主要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压缩一般性支出。比如,严格控制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按公车改革规定相应核减公务用车经费,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14年下降11.7%。对收入高增长时期支出标准过高、承诺过多等不可持续支出或政策性挂钩支出,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及时压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及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数额;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规模,减少小、散项目支出。
2016,积极财政政策加力
今年的收支政策这样安排:
预算报告作为“国家账本”,并不仅仅是算账、记账,还要让公众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是怎么,这么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合理。2016年的“国家账本”,一大看点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那么,对面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在哪里?
减负力度前所未有,全面推开营改增等改革举措实施,5000亿元减税扑面而来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阶段,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创新、改善民生等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施减税降费措施,激活经济增长动力,支持经济结构性调整十分必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将在全国全面推开,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行不动产进项税抵扣。
营改增自2012年1月1日启动以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改革试点地区已扩展至全国,行业已经覆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以及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7个现代服务业。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试点纳税人共计580万户,累计减税5939亿元。
此外,今年还有许多减税降费的举措。比如,加大收费基金清理和改革力度,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免征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1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这些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加在一起,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5000多亿元!这么大的力度前所未有,很值得大家期待!
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仍有空间
在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这样,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均有所增加,赤字率也比上年有所提高。2016年,财政赤字拟安排21800亿元,比2015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为3%,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扩大赤字规模,会不会引发政府债务风险?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国确定赤字率警戒线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债务余额、财政政策取向等情况综合考虑。虽然2016年进一步扩大了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但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一是从债务余额来看,2015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加上中央国债余额10.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9.4%,2016年适度加大了财政赤字规模,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占GDP的比重也并不高。
二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看,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将为债务偿还提供根本保障。
三是从政府债务与政府资产的对应关系上看,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
扩大的赤字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减收,重点保障民生支出,为深化改革“买单”
很多人关心:扩大赤字规模,政府发债的钱将用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预算报告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扩大的赤字,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减收,以及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和增加必要财政支出。
财政减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二是国家主动实施减税降费,全面推进营改增,以及继续实施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创新、改善民生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措施等,这也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这个时候,政府就要自我加压、有更多担当,借钱举债也要为企业减负松绑,确保必要的公共服务支出。
此外,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也要增加,并加大动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使支出总水平和重点支出达到一定的强度。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比如,在社保基金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仍将提高6.5%左右。虽然比往年10%的增长有所降低,但统筹考虑各种因素,这一增速更符合实际、更可持续。此外,国家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继续提高。
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在五大任务中排在第一位。而化解过剩产能,需要把那些“僵尸企业”清理出去,将会涉及职工利益和人员安置问题。据初步统计,作为去产能的切入点,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大约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对此,今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下岗分流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包括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转岗职工的技能培训等,为他们创业和再就业提供必要支持。
记者 李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