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的柳州往事 今遗址几近荒废(图)

06.07.2015  15:39

“飞虎队”的柳州往事

2011年4月25日,一位飞虎队队员的后代美国人迈克(左一)进入飞虎队营区遗址寻找父辈在柳州的足迹。(资料图片) 记者 卿要林 摄

柳州飞虎队遗址里面主楼为礼堂,里面曾经有大量飞虎队的展览资料展出。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岑琴

1942年,由克莱尔·李·陈纳德率领的美国空军志愿队队员(俗称“飞虎队”)陆续来到柳州参战。1943年7月,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第二十三战斗机大队所属的七十六中队进驻柳州基地,他们在旧机场一带建起营房、礼堂、油库甚至酒吧,并与中国空军一道,从柳州起飞,与日本空军争夺制空权,写下了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如今,站在飞虎队遗址礼堂前,红砖陈旧,石碾静默,盛夏的知了叫得欢畅,遗址内的大树绿荫如盖,如果不是周边偶尔露出的现代建筑,时光仿佛又回到了1942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对飞虎队,柳州人有着自己的记忆。

静默的石碾

走在飞虎队曾经驻扎过的飞机场旧址C址营房里,礼堂外一个一米来宽的黝黑圆柱形石碾躺在杂草丛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石碾是当年用来进行机场建设的,其粗粝的外表,似乎在向我们召示着过去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从史料照片上看,柳州旧机场当时的规模相当大,曾一度被称为“中国的航空中心”。在一张全景图上,旧机场笔直跑道的两侧,建有半圆形的停机坪,每个可容纳10架以上的飞机,这种半圆形的停机坪一路排开,有6个之多。柳州市志办专家刘汉忠曾撰文介绍,随着美国空军来华参战,柳州机场已不满足于起降使用,而且不能接纳盟军重型运输机着陆的需要。1943年,“飞虎队”以柳州机场为基地之后,柳州机场进行了第三次扩修,征调柳江县民工17015人。

当时修建机场,不像现在有大型的挖掘机、压路机可用,全部只能靠人手工完成。旧机场跑道是用泥土和碎石铺就的,而修建飞机路道用的压路石,就是这种石碾,大的有一人高,小的直径也是一米左右。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协会副会长Malcolm  Rosholt既是名记者,也曾是名飞虎队员,在他战后所出版的《Days  of  The  China  Pao》画册中,记录了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在华的战斗和生活,并附有当时国内各地修建机场的珍贵画面:妇女手拿铁锤敲碎石块;男子用簸箕挑着石块去铺路;还有五六十人像纤夫一样,拉着比人还高的石碾滚平跑道。而像这个一米来高的石碾,也要30多人同时拉拽,才能滚动起来。

当年,柳州人民就是用这样简单的工具,维修、平整机场跑道及其它防御工事,比如1945年的柳州机场,就修建有良好、足以容纳数架战斗机、轰炸机的凹字形的飞机护墙。

柳州老百姓用双手、双脚、双肩和顽强的毅力修筑了机场,为飞虎队的起飞降落提供了强有力保障。陈纳德将军曾经在飞机上看到过数万中国民众为飞虎队修建机场跑道的动人情景。战后,他满怀深情地写道:“我们在华的100多个机场,都是千千万万的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流着血汗,辛苦地徒手筑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