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用菌种植企业试水休闲模式 给种植户带商机
冬天火锅里少不了蘑菇,菜市场各种菇类产品更是每天不断档。在阳台种蘑菇,到野外采摘蘑菇等,都让市民很向往。元旦假期,记者在南宁、桂林等地探访了各种休闲蘑菇种植模式,发现周末或假日里寻菇而来的市民真不少。这种模式为市民增加了度假方式,也给种植户带来商机。
1
探访
市民周末到村里采蘑菇
1月1日上午9时,在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金盘村的一个食用菌采摘园里,农场主尹芳正在忙碌地接电话:“你们几位?什么时候到?”打电话来的都是桂林市民,他们趁着假期,纷纷开着车来到这个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的小村落。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尹芳告诉记者:“刚刚确定要准备6桌饭菜。”
这里究竟有什么宝贝,让城里人如此热情前来?在20多亩大的采摘园里,记者看到,香菇、云耳、猪肚菇、灵芝等分散种植在若干个大棚里,一个个菇挺着圆润饱满的“身姿”,立在30厘米高的菌棒上,等着游人采摘;而在附近,还有烧烤、农家宴等配套服务。
当天上午10时许,第一波客人就驱车来到园里。看到满园的食用菌,孩子们欢呼雀跃,并惊叫:“哇,原来香菇是这样长的呀。”正在摘香菇的市民盘女士表示:“别说孩子,大人采蘑菇都觉得很有趣。”
据了解,该基地共有100多亩食用菌基地,2014年,尹芳带着儿子到基地工作,从儿子欣喜若狂的表情中,她意识到城市孩子对于菌类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便决定从基地中划出20多亩作为休闲采摘园。2015年11月,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消息,休闲采摘园正式对外开放。让尹芳没想到的是,每到周末,大批的市民便络绎不绝从城里赶来度假。她说:“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多名客人。”
2
探索
在阳台上自己种蘑菇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保健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广西在食用菌领域的不断发现,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偶尔采摘一次,他们更希望“能看到蘑菇的生长过程”。
在南宁市民林女士家中,一个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蘑菇花架”立在阳台上,简易的架上共设计有两层,8个蘑菇棒依次排列,上面还有一个遮阳罩。她说:“不吃的时候可以观赏,想吃的时候随时采摘,早晚喷点水,就可以长得很好。”
据了解,这个“蘑菇花架”的设计者是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金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林珍梅。原来,当她看到不少市民喜欢在阳台种菜时,便在原有蘑菇种植技术和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琢磨起在阳台种植蘑菇的方法,让市民花很少的钱,就可实现在家里种植蘑菇的愿望。
“我们正在不断改进,让市民源源不断吃到新鲜的食用菌。”该合作社理事长林亮娟表示,虽然阳台蘑菇满足了市民对蘑菇生长过程的好奇,但是由于缺少技术,不少菌棒并没有发挥其潜力,不能反复收割。因此,该合作社下一步打算将“阳台蘑菇”做大,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打理,打造小区食用菌采摘地,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采摘新鲜蘑菇。
3
说法
将打造广西特色食用菌休闲产业
“全世界10朵双孢蘑菇,就有1朵产自广西;全国10朵红椎菌中,至少有8朵来自广西。”1月4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广西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凤尾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鸡腿菇等,近年来,广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据了解,经过10年的打造,2014年度全区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到125.24万吨,在全国排名第十,比10年前增加了266倍;总产值达到108.99亿元,再次突破百亿元,比10年前增加了738倍。
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广西食用菌的多元化发展,延长产业链?
“目前南宁、桂林等地的很多食用菌种植企业,也渐渐意识到向生态休闲方向发展。”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台湾地区在借助食用菌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这方面做得比较成熟,他们并非局限于采摘,而是将食用菌文化普及、观光采摘、休闲美食体验及产品深加工融为一体,做体验式高科技食用菌生态产业园。
而在天津,一个食用菌休闲产业园,就将食用菌文化展示馆分成蘑菇史话、蘑菇家族、蘑菇培育和蘑菇文化等主题,陈列出100多种菇菌实物标本,以及上千种图照,记录了人们从认识蘑菇,到人工栽培、工厂化生产、形成产业化的变革历程。
该负责人说:“把食用菌和文化结合起来,融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让人们对食用菌的健康知识有所了解,这就是我们要发展休闲食用菌的目标。”面对越来越多市民需求,目前广西在不断打造食用菌发展的同时,也将休闲食用菌列入规划中,将在一些示范区进行试点,借鉴其他地方的优势,发展有广西特色的食用菌休闲产业园。
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食用菌要求专业的种植技术,以及精细管理,打造休闲食用菌产业园需要更多的规模企业参与进来,方能带动食用菌休闲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