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该如何营销?成就“钱”途需要玩点新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每天为去哪吃、吃什么而发愁;与此同时,很多餐馆老板也在发愁:自己的店和别家的菜品差不多、口味差不多、价格差不多、环境差不多,可为什么就是生意不红火。其实,问题就出在差不多上。相对比而言,一些靠营造或炒作新概念的餐馆,正因为其与众不同的风格,或者摸准了人们的某种情感脉搏,生意红火热闹。有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一个个新概念里,成就了一桩桩红火生意。
概念一:汉服回归
这两年很多城市里兴起了汉服热。今年初,上百名内地学者联名发起倡议,建议将汉服定为国服、汉族运动员着汉服参加奥运会,一个网站还主动提供奥运汉服参考设计图。主张复兴汉服者不仅建议北京奥运会时汉族运动员穿汉服,甚至建议将西式学位服改为汉服。这个热潮自然在网上流传甚广,很多网友讨论,何不开间汉服餐馆,于是这样的概念餐馆应运而生。
走进位于北京三路居的一家餐馆,放眼望去,里面的客人都穿着汉服盘腿坐在床榻上,端着菜盘的“小二”穿梭在矮方几之间,耳朵里听到的则是丝竹管弦。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误入时光隧道,回到了两千年前的中国。这家汉服餐馆是北京第一家以汉文化为主题的餐馆,3月下旬才刚开业。餐馆里有80多套各式各样的汉服供客人挑选穿着,只要在这家餐馆用餐,就必须穿上汉服。餐厅里的服务人员和演奏的音乐,当然也都是汉服、汉乐。与“汉服热”一起兴起的汉服餐馆也引发了争论:有人说纯属商业炒作,有人说这是“天朝”心态在作祟,但事实是,概念出来了,餐馆火了。别的,任人评说。
概念二:奢华怀旧
老北京、老上海,有很多已经逝去的奢华经典至今为人所怀念。那些过去只属于《京华烟云》里那种大户人家出入的场景,现在普通人也可领略。这种概念滋生了很多怀旧餐馆。
位于北京东四九条66号的“新红资”是其中的一类。沿东四九条胡同向东摸黑走150米,见一黑瓦朱门宅第,没有任何标志,门前只停了一辆上世纪70年代的老红旗车,推开大门,是一个精致的小四合院,厢房是酒吧,沙发全是从中南海更新下来的前苏联式,单人沙发都可以合坐两头北极熊,所有的沙发都被磨出白色毛边。北屋是吃饭的正房,高悬3个大字:新红资——取“新红色资本家”之意。全是中南海前政要的家厨掌勺,如,×××家红椒鳝丝、杨尚昆家酸辣豆苗、刘少奇家爆炒牛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