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倾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地处广西大石山区的马山县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治理了石漠化,使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青山绿水。2007年马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62.6%。近年来,马山县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显著的扶贫攻坚成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把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走上了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
找准扶贫发展之路
马山县气候宜人,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等级品位高,有被誉为喀斯特地貌“香格里拉”“陆路上的漓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的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世界十大溶洞之一”的金伦洞、“广西八大美景”之一的红水河自然风光以及美丽神奇的永州地下暗河、金钗石林城堡等,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马山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发展传统一二产业效率低、排放高,容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同时,马山也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来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工作,使马山县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马山县从实际出发,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旅游扶贫作为主导性产业,加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马山金伦洞、红水河、弄拉、灵阳寺、金钗石林等景区景点相继开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及农家乐的兴起,生态旅游与扶贫开发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旅游业取得长足的进步,有效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2011年以来,马山县大力扶持新景、龙泉、小都百、三潮水等农家乐旅游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协和杨圩风电场、西山庄园、水锦·顺庄、金伦旅游度假村等一批集观光农业、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并以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5260户农户发展,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多年来,马山在全县范围积极推广石漠化成功治理的“弄拉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大石山区生态环境。特别是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自然风光迷人,生态资源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79.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20倍左右,百岁及以上老人有35人,占马山县百岁老人总数42.17%,占区域总人口数十万分之17.9,超过了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马山县还出台了有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马山区域发展布局,逐步把工厂、企业迁移进入苏博工业园区,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弄拉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控制的通知》,对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范围的采矿、建坟、速生桉树种植、林木采伐等行为提出了具体控制要求。
马山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2010年以来,马山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县国内游客接待总人数135.3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和14.3%。今年,马山县预计接待国内游客1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15%;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做好旅游发展文章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马山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景点景区分散,营销运作水平不高,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乡村生态农副产品有特色但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制约着马山旅游的发展。
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马山县在2013年提出和实施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结合被规划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当地石漠化治理形成典范等实际情况,决定重点打造大弄拉石漠化国家公园,着力用几年时间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石漠化品牌景观及环弄拉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全县旅游业跨越发展。
为做好旅游发展文章,马山还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美食节盛会,整合自然生态、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节会品牌优势,提升马山的知名度、形象度和对外开放度,使马山旅游从县城和景区景点延伸到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最边缘、最贫困的乡村。
即将举办的马山第八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将继续以吸引更多游客到马山旅游观光为目的,突出打造环弄拉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促进广西一站式时尚生活基地的建立。
“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把青山绿水打造成为金山银山,加快实现助农增收目标乃至全县经济发展目标,这就是马山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马山县委书记李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