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发挥生态旅游脱贫增收带动作用
生态旅游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生力军作用。位于广西中部、大明山北麓、红水河南岸的马山县,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区约100公里。依托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是加快马山脱贫攻坚步伐的战略举措。
发展生态旅游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南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马山县属于国家生态安全“两屏三带”中的南方山地丘陵地带和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是华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马山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以主要提供生态产品和一定的农(林)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马山发展的最优资源、最大潜力是生态。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在比较优势中加快发展,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加快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是马山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优越的自然生态是最大优势和潜力
区位优势明显。马山是“四市六县”结合部,是南宁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海高速和来宾至平果高速在县内一纵一横交错,境内设有4个高速路出入口;将于2016年上半年动工的贵南高速铁路,在马山县县城规划区内设有高铁客运站。西江“黄金水道”——红水河流经县内80多公里,水运可达珠三角等地。
自然景观独特,生态宜人。有世界十大名洞之一的国家4A级景区——金伦洞,有石漠化治理的典范和标杆,天然氧吧——中国弄拉,有九曲十八弯的红水河百里画廊,有一河穿九洞、明暗交替玄妙,中国玄河——永州暗河,等等。马山生态宜人,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95%,位居南宁之首,其中弄拉自然保护区高达95%。马山还是广西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和金银花中药材产业重点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金银花主产地。马山饮食文化独特,原生态食品丰富多样。马山水资源丰沛,除红水河外,还有地表河11条、地下河11条、地下水203处、蓄水工程(水库、山塘)606处、山泉无数,水、土壤中富含多种有助于健康长寿的微量元素,2014年存活实足百岁及以上老人71人,占当年总人口的10万分之12.77,是“中国长寿之乡”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魅力独特。马山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和壮族打扁担,分别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续三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南宁市唯一三次蝉联上榜的县(区);自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八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到马山旅游观光累计超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发展机遇和政策扶持叠加。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意味着“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会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马山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治理重点片区,隶属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还列入国务院《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享有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多重叠加的政策扶持。可以说,马山发展生态旅游,助推扶贫攻坚政策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同时,保护生态资源,传承挖掘民俗文化,用好用足政策,实施生态旅游,实现脱贫奔小康,已成为马山人的共识和行动自觉。弄拉、小都百、古朗由原来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南宁旅游品牌路线“马上大”的重要热点。2014年,弄拉屯、小都百屯、古朗屯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560元、6449元、5350元,分别增长18%、57%、24%,增幅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4亿元,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3%以上。
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近年来,马山旅游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处于潜力开发初始阶段、爬坡提升阶段。如景点分散,旅游精品少,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已开发旅游的景区档次和品位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规划、建设、推介及旅游产品开发还远远不够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马山要依托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在抓规划、抓项目、抓品牌、抓营销、抓环境等工作上持续用力,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马山脱贫致富步伐。
(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规划。规划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生产力。按照“四融合”(即生态旅游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民间民俗文化、扶贫开发相融合)“四统一”(即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坚持高端与中低端开发相统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统一、坚持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与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相统一)的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马山县旅游业发展提升规划》《马山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景区景点专项规划工作。
(二)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依托马山生态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民间民俗文化,以石漠化治理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弄拉模式”为典范和主要特色,继续挖掘旅游资源。抓好现有景区景点提升工作,重点加强景区景点的宣传推介、诚信经营、食品安全、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建成一批A级景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以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和中国玄河(永州暗河)景区两大核心品牌,把古零镇、古寨瑶族乡及古零村、乔老村、乐平村和小都百屯、三甲屯、古朗屯等村镇打造为旅游名镇名村,构造多层次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助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根据马山旅游资源特点及“一带两区”的分布特征,实施整体推进策略,积极打造环弄拉景区石漠化治理生态旅游线路、红水河-姑娘江-永州定乐江水上旅游线路、古零镇-古寨瑶族乡-白山镇乡村民俗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地市合作,全面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推出“马上大”(马山-上林-大化)和“马上来”(马山-上林-来宾)两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逐步完善“南宁-伊岭岩-灵水-大明山-金伦洞-大化水电站-七百弄”黄金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和旅游品牌形象,形成旅游核心竞争力,尽快把马山打造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交通枢纽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四)提高旅游品牌营销力度。充分发挥“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效益,利用央视和区、市主流媒体和主要交通节点等平台开展宣传推介工作,提高马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旅游景区和乡村信息网络建设,整合旅游数据资源,以“互联网+旅游”带动马山生态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邀请著名艺术家、摄影爱好者走进马山,创作展现马山旅游形象的摄影、绘画、歌曲和宣传片等作品,聘请旅游达人策划旅游攻略和自驾游线路。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筹备办好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马山站),以及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美食节”等文体旅游活动,实现以节会活动造势、以节会活动促销,扩大旅游消费群体。
(五)加快完善综合配套体系。用好用足国家加大扶贫开发、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多重叠加政策扶持,加快推进精品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各景区内部道路、公共厕所、引导标志、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加速推进境内公路的提级改造,推进周鹿至凤梧、马山至周鹿等17个县乡道路网改造项目,重点加强县城与高速公路连线公路的提级改造工作,着力提高马山与周边县区的通行能力;完善城区、中心镇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体系,以及汽车旅游营地服务设施。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六)培育生态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用好用足自治区、南宁市加快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马山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现有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支撑能力和带动作用的旅游骨干企业。以生态环保和生态养生的品牌效应引进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马山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健康产业。优化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实现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景区及地产、旅游会展等业态的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金银花、百香果、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打造农家乐品牌,并将《中国农耕大舞》和大型旅游商演节目《鼓会天下》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新鲜果蔬采摘等农事体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销售融入乡村旅游中,为旅游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马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树立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意识,强化法制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一是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县级)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教育引导群众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培育树立马山良好的旅游形象;二是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加大城乡“两违”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三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幅提高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脱贫成效相结合的考核指标权重,实施“差异化”考核,形成有利于促进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