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返乡女子带领群众投身美丽事业
摘要提示: 在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范围内,就有这样5位一直情系家乡的妹子。她们外出打工,近年来陆续返乡创业,不仅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还影响和带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男女纷纷回乡,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种养业。
编者按:
“清洁乡村”活动承载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自活动开展以来,南宁市部分县区、开发区悄然出现了一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在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范围内,就有这样5位一直情系家乡的妹子。她们外出打工,近年来陆续返乡创业,不仅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还影响和带领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男女纷纷回乡,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种养业,以实际行动参与打造乔老村小都白屯市级综合示范村和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近日,本报记者循着群众提供的线索,深入挖掘她们投身“清洁乡村”活动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这是几位27至43岁、来自马山县的青年农村妇女。她们从事不同的行业,是“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让她们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的只有一个——让环弄拉生态旅游区变得越来越美丽、富饶,更有发展潜力。她们将美丽、勤劳、善良、爱心不断地散播在环弄拉生态旅游区这片热土上。在她们的带动下,广大群众也积极投身到美丽事业中。
马山县广大群众记住了她们的名字:黄海兰、覃方、黄艳珍、黄秦、苏庆艳。她们分别是种果能手、热心村官、门业老板、文艺骨干和竹鼠养殖能手,也被群众美称为“清洁乡村”活动的“五朵金花”。如今,“清洁乡村”活动已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大家希望有更多“金花”继续绽放在大石山区里。
环保家园在生态种养中初显
黄海兰,一个“70后”的壮家女子,打过工、开过酒楼。为了家乡更好地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她最终选择生态种植业,开发一家古零人家生态种植示范园。
近日,记者走进示范园,园里的葡萄苗正抽出新芽。园区地面非常干净,看不到任何垃圾。黄海兰微笑着告诉记者:“平时我都是用鸡牛粪等农家肥,田间使用的也都是袋子、盒子之类的可降解环保包装材料。用完之后,我们会对垃圾统一进行无害化销毁。”
“如果地上到处都是不可降解的垃圾,再过一二十年土地就没法用了。”在建设示范园过程中,黄海兰自觉参与清洁乡村,时刻注重环保和清洁问题。她还把环保、高效的种植技术和包装技巧,无偿传授给周边农户,带动农民共同做大生态水果市场。
在示范园周边,有一个黄海兰新建的“清洁乡村”宣传栏。“我希望把示范园打造成马山县最大最好,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于一体,美丽干净的现代化示范农庄。”黄海兰信心十足,表示要为家乡的“清洁乡村”事业多尽一份力。
同为“70后”的苏庆艳,也带着多年打工赚到的钱,回到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白屯创业,创办了竹鼠养殖基地。
在一间宽敞的房子里,苏庆艳正逐个给竹鼠投食。“在家养竹鼠很轻松,平时喂点玉米、甘蔗就可以了,每天打扫一次,干净又卫生。我还有很多时间参加‘清洁乡村’活动。”为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并腾出更多时间搞好环境卫生,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她成立了合作社,无偿传授竹鼠养殖技术。目前,已有很多群众主动加入合作社,竹鼠养殖产业基本形成。
苏庆艳说:“我们不仅要带领乡亲发家致富,还要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只有家园环境好,我们才能生活得幸福。”在她的带动下,群众也热情地投入清洁家园活动中,齐心共创文明村。
美丽事业在责任中成就
一名是“80后”,一名是“70后”,覃方和黄秦都放弃了城里的高薪,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家乡的美丽事业中。现在,她们分别成为村官和文艺骨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
大学毕业后,仅在外工作两年的覃方,听到乔老村委换届选举的消息,毅然回来竞聘村官,最终被选任村团支部书记。“近年来,家乡变化蛮大的,但是河边的垃圾却越来越多,看着很揪心。”覃方朴实地说,现在是为改变家乡面貌作贡献的最好时候了。
在开展清洁工作之初,覃方与村干挨家挨户地动员群众交纳保洁费。一段时间后,仅有21户同意,其余100多户在观望。经过考虑,她决定由年轻人带动年轻人,先行动起来,再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参与。
覃方说服村委附近屯的青年,每天打扫村屯道路。刚开始,每天都有人笑着问她:“妹子,你们这么辛苦,有没有工钱啊?”她总是回答:举手之劳,为乡亲服务,让大家的环境变美,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逐渐转变清洁观念参与进来。“看到家乡的美丽事业在我的努力下开始有些变化,我很有成就感。”
随着美丽事业的铺开,覃方还积极说服群众,经常带领他们去学习新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现在,她正计划成立一个金银花合作社,为那些没有通路的瑶族屯群众,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多一些增收渠道。
同样放弃城市较高薪酬的,还有加方乡拉林屯的黄秦。近两年来,她回乡开始了人生另一番新天地。
加方乡是大石山区,土地贫瘠。“我不出去打工,就希望能帮村里多做点事,让家乡变美。”在外打工的收入比在家经营三分地要高得多,可是黄秦还是在外出10多年后决定返乡。碰到村委要成立民俗文艺队,她立即报名加入,凭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很快成为队里的骨干。
《清洁乡村幸福多》等精彩节目,正是黄秦和队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她们用本地方言,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清洁乡村”活动带给农村的好处。“现在每一家都搞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生活比以前更好了。特别是人畜分离后,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身体也健康了。”
近年来,加方乡不断发动群众种植林木,绿化全乡满目的石山。黄秦把自家荒山全种上了竹子,还发动屯里群众上山种植金银花、竹子等。如今,加方乡已成为南宁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之一。
村里老人、小孩多,黄秦还主动帮助蒙美菊等老人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黄秦还和屯长一起组织群众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并逐渐形成“清洁乡村”值班制度,这一模式在其他村屯得以推广。
爱心在家乡建设中传递
流经白山镇大同村的姑娘江上游,新建了一座百榜屯清洁水源拦河坝。投资建坝者是本屯人黄艳珍。
为何要建坝?“我从小喝着姑娘江水长大。那时的江水很干净,我们游泳、洗衣服、喝水都很放心。”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黄艳珍脸上流露着幸福。然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环保意识却淡薄了。生活垃圾乱丢,污染了河水,再也看不到以前江边的欢乐景象。在外打工10多年的黄艳珍,每次回家探亲,看到被严重污染的姑娘江,都非常痛心。
近年,黄艳珍和丈夫毅然返回家乡创业,成立了广西祖昌门业有限公司。创业有了一点钱,她产生了恢复姑娘江美丽面貌的强烈想法,并得到丈夫的大力支持。
黄艳珍首先投入1万多元,开始整治姑娘江的陈年垃圾。她向员工发放“清洁乡村”宣传单、倡议书,发动员工义务打捞江里的水草和清理垃圾。足足花了一周时间,才将覆盖江底的一吨多的水草清理干净。
“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有更多时间投身‘清洁乡村’,我觉得很高兴。”公司员工黄胜说,公司为周边2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家都为黄艳珍奉献家乡的热情所感动。
清理完垃圾,江水清澈多了。她又出资5万元,在上游修建一座拦河坝。“现在蓄起了水,农民可以有干净的灌溉水,还可以游泳、洗衣、钓鱼。”黄艳珍开心地说。
来到江边,黄艳珍指着下游告诉记者,等都安至武鸣二级公路修好后,她还要在下游投资建设一座拦河坝,“让下游的村民也有干净的江水灌溉农田。”在她的带动下,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自祖昌门业始建以来,黄艳珍先后出资参与修桥、铺路、植树、建水塔、修水池等建设,共捐资40多万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黄艳珍说。
记者短评:
“五朵金花”曾经都是打工妹,然而当家乡的发展需要她们,“清洁乡村”活动需要她们时,她们义无反顾地回乡,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共同参与。“一花香不如百花香,一家好不如百家好”,她们深知,家乡要变美、变富,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实现的,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返乡农民工骨干的带头作用。
于是,她们决定从自己做起,立即付诸实际行动,将“清洁乡村”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并形成良性互动,吸引更多农民在自家门前就业、创业,不断宣传,从而增强农民“清洁乡村”的意识,最终实现“清洁乡村”的长效机制。 (冼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