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媒体综合分析国际油价大跌的原因和影响

07.12.2014  03:13

  新华网吉隆坡12月5日电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日前用大版面综合各国媒体的报道,分析了石油价格下跌的原因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文章指出,据香港《文汇报》周二报道,美国页岩能源抬头令原油供应大增,石油输出国组织无意减产,加上欧洲及新兴国家经济放缓减低需求,令原油市场迎来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的最大跌市。

  除了上述供求关系这一传统因素外,各种阴谋论也是喧嚣尘上。

  一是美国、沙特阿拉伯联手教训俄罗斯。很多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石油战”,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带头老大”沙特阿拉伯的鼎力支持,目的是联手打击经济已显疲态且严重倚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

  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排挤美国页岩油。石油输出国组织选择不减产,目的是防止美国页岩油抢夺其市场份额。由于美国页岩油成本高,石油输出国组织希望通过压低油价,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

  三是沙特阿拉伯借机侵吞伊朗“蛋糕”。英国《金融时报》称,伊朗财政收入50%来自石油出口。沙特阿拉伯希望借助低油价侵吞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报道还分析了油价大跌对各国的影响。

  一、俄罗斯等国政局首当其冲。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战开打,受牵连的是石油生产国的政局。俄罗斯收入依赖能源出口,油气占总出口量的68%,油价下挫将使俄罗斯收入大幅减少。伊朗、委内瑞拉及尼日利亚也高度依赖石油,他们过去数年没趁油价高企推动经济转型,目前依然以能源为支柱产业,油价下跌令其首当其冲。上述国家现时均面对内忧外患,如肆虐尼日利亚的恐怖组织“博科圣地”、西方对莫斯科及德黑兰的制裁等,油价下滑俨如雪上加霜,更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其中委内瑞拉承受能力最弱,加上早前已爆发债务违约危机,属于高危地区。

  二、海湾国家元气大伤。海湾国家经济相对多元,政府亦累积一定储备,有能力抵抗较低油价。他们企图通过不减产推低油价,把美国页岩企业踢出市场。但分析指,油价需跌至42美元方有望达成此目的,届时各产油国恐元气大伤。墨西哥过去同样依赖石油收入,但80年代油价急挫引发债务危机后,当地经济逐渐转型,电子及汽车业兴起,成功减低对石油的依赖。分析认为,这些国家可学习墨西哥,改变经济结构。

  三、中国趁机增战略储备油。国际油价下跌对石油进口国是好消息,尤其是身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的中国。外界预期中国会趁机扩充战略石油储备。彭博社报道,虽然中国经济有放缓迹象,但原油进口量持续上升,今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8.3%,相当于每天46万桶,增长速度为2010年以来最快。

  四、油价下跌有利全球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油价下跌让一些石油出口国蒙受损失,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大部分石油进口国,如美国、日本、欧洲国家来讲,油价下降能帮助这些国家经济增长0.8%。总体而言,油价下滑对全球经济有好处,因为消费者和商家减少了能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