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走进里约森林公园和贫民窟
一个喧嚣扰攘,一个凄风苦雨;一个明媚秀丽,一个昏暗龌龊。一个是闻名世界的海滩,一个是扬名天下的贫民窟,两个都是巴西里约热内卢(下称“里约”)的标志性景致。2014年11月游览里约,专门留出时间参加当地Jeeptour,走进里约国家森林公园和贫民窟。里约是巴西一个贫富对比鲜明的城市,行前并非一无所知,但耳闻目睹的景象和身临其境的体验,依然给人难以名状的感受和冲击,里约贫民窟予人的震撼时时在脑海中翻腾。
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离开里约前一天,一辆吉普一早来到科帕卡巴纳海滩Othen Hotel门前,这就是接我们游览国家公园与贫民窟的吉普。车辆在山路中盘旋,半小时后就到达Tijuca森林公园。走在古树参天、莽莽苍苍的森林中,高高的巴西木、挺拔的雪松、宽叶的棕榈、罕见的三叶橡胶树、特有的桃花心木以及可可树、椰子树和芒果树……先后映入眼帘;除了高大的乔木外,还有缠绕树干的藤本植物和苔藓及蕨类等附生植物,很多树的枝桠上披着一层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白色或紫色小花,呈现树上生树、叶上长叶、树干开花的奇妙景象,热带雨林所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令人感叹。Jeeptour的导游说,这是一座再生林公园,18世纪末,整片原始森林被砍伐,只剩小小咖啡园和甘蔗园。由于森林水源间接受到严重破坏,里约城出现水危机。当政的堂.彼得罗二世皇帝察觉事态严重,1881年颁令栽种8万株树苗,形成今天3900公顷的再生林,并吸引猕猴、懒猴与鸟类重返森林家园。我们看到公园里有个中国元素的亭子,这是一座双层八角、每角都装饰着中国传统龙头的亭子。导游说,中国亭建于1903年,是为纪念19世纪来到里约种茶、修路的中国劳工而建的。现在很多游客都乐于观赏这座亭子,它所在位置视野开阔,可清晰眺望基督像和面包山风景,是森林公园里有名的“中国角”。导游强调,这座再生林公园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市内热带雨林公园,它不仅有效地保护了里约城的水源,也保护了众多濒临灭绝的动物;1961年,这座公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现在,园内有42座大小山头、近30处瀑布,保有122座庄园旧址,辟有200条林间小径,每年吸引约400万游客入园游览,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专家到此考察。森林公园免费游览,当然也是里约市民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南美最大的贫民窟。 离开森林公园后,我们来到Rocinha贫民窟,这是一个占地140万平方米、居住着18万人的贫民窟,是南美最大的贫民窟,被称为“上帝之城”,是《里约大冒险》电影里那个贫民窟的原形。它位于科尔科瓦多山半腰,面向美丽的伊帕内玛海滩,与海滨的富人区仅一路之隔。导游说,里约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世界十大著名旅游城市之一,在城区的800万人口中就有近200万人住在贫民窟里,在城市的许多山坡上密布着673个贫民窟,其中4万人以上的贫民窟有20多个。这些贫民窟统称为Favela,原是黑社会的庇护所,被毒贩、罪犯所盘踞。近年政府与黑帮斗争剧烈,已有200多个贫民窟被警方夺回控制权,2010年警方开始控制Rocinha贫民窟,这里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治安均已有所改善。边听介绍边观察社区状况,看到一栋栋依山而建、紧密排列的狭小房屋,有些房屋外墙居然刷了粉红、米黄、明灰或蓝色,屋顶上有一个个不知用途的圆形装置,空中布满了杂乱的电线,有些电杆上的电线密如蜂窝;街边有蔬果店、生活用品和服装店。路边有垃圾、污水和狗屎,不时飘过来一股难闻的味道;街角有个敞口的纸箱子,里面堆放着一些没有门牌住户的邮件。但观察这里人们的神情,倒也安详与淡定。导游说,里约为办好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近年更加关注贫民窟,除调动警力与部队争夺贫民窟控制权、改善社会治安外,也着手改善贫民窟的医疗、卫生与教育状况,同时让艺术走进贫民窟。荷兰艺术组合Hasas &Hahn开展了里约“贫民窟绘画项目”,他们为这里简陋的房屋涂上了明亮的色彩,还在另一个贫民窟推出画作《山坡的鱼》,将原本丑陋的山坡变成一个展示鱼类的华丽海洋。但外表美化并不代表内里素质提高。如危房摇摇欲坠、墙皮脱落、通道狭窄,有些贫民用水用电不走水表、电表,甚至将装上的新水、电表弄坏,所以常有停水、停电的时候,房顶的圆形装置就是居民自备的储水罐,电杆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电线就是居民擅自连接到家里的电线。贫民窟房屋稠密且建筑无序,为装门牌造成困难,可政府一旦给他们装上门牌,有时还会被拆掉,他们怕有了门牌就要缴税。没有门牌,邮递员只好把信件放到一些纸箱里。
在街边看到一个卖画的青年,导游悄悄说,这样的青年原来有偷盗等不良行为,现在经过政府教育,已改邪归正,学习画画,靠卖画谋生了。里约海滩是受《宪法》保护的公共场所,因此市民不分贫富,都可以到海滨享受阳光和沙滩,里约人在海滩上是平等的。我们在这个贫民窟的公共汽车站看到一些背着泳圈、带着孩子准备乘车去享受海滩生活的贫民,也曾看到贫民窟的孩子在海滩上快乐地玩耍。接着,我们跟随导游登上不到1米宽的台阶通道进入贫民住宅,通道昏暗、墙壁潮湿、台阶陡直没有扶手,必须踩稳才能移动脚步;上到三楼看到一个面积不足6米的商店,售卖基督像、大嘴鸟、海滩风光画面的明信片和冰箱贴等纪念品,是专门卖给游客的,店主人是一位黑姑娘。我们问她:“生意还好吗?快乐吗?”她说,生意要看游客量,生活谈不上快乐,不过站在贫民窟随时可以远眺海滩和基督像,穷人缺钱、但从来不缺风景;而海滨的富人虽然有钱,却看不到贫民视野中的风景,他们有钱也未必快乐!黑姑娘幽默的回答中流露出无奈和对社会与富裕阶层的不满。
离开贫民窟行车不到5分钟,就到了富人区,那里有地产商、有巴西最大的传媒集团和著名的Globo报社,有高尔夫球场、跑马场、娱乐场所和贵族学校,海面上飘荡着富人的点点白帆;市中心还有建于1894年的高档咖啡厅。不禁令人感叹,山上山下,两个世界!
走出贫民窟的思考。 离开贫民窟回酒店途中,向导游询问贫民窟的成因,他说,巴西贫民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一是土地占有严重不公平。占农户1%的大庄园主控有45%的土地,农村大量无地农民单向流入城市。二是城市化进程过于疾速。早在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81%,而同期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仅为46%;城市化进程如此疾速,而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必然形成大量贫民窟。三是没有把低收入人群的要求纳入城市基础设施、房屋建设、教育与社区发展规划中。四是政策存有漏洞,里约有这样的规定,占地建房者只要5年内无人提出异议,即获得对房地产的永久拥有权,这等于鼓励贫民随意占地搭建简陋住房,使贫民窟越建越多。显然,巴西在疾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配明显不公,使贫民窟产生了贩毒、暴力、盗窃、派系仇杀、环境污染、教育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令人思索很多问题:首先,我国也正在加速城市化步伐,但让农村贫困人口流入城市就能实现城市化吗?否!这只不过是将农村贫困人口变为城市贫困人口而已,要稳妥实现城市化,就应吸取巴西的教训,城市化速度不能过快,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要为进城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要激励进城农民双向流动,这就要稳定保持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防止大量无地无业农民单向流入城市、形成大量贫民窟。第三,完善法制,保护进城人口的合法权益,要将进城人口的安居、医疗及子女教育等需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第四,重视民生、缩小贫富差距,有效消解城市不同阶层、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使城市在和谐环境中稳定发展。第五,提高进城人口素质,不仅仅培训他们的就业技能,更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培育他们具备一个城市公民应有的道德和素质,这样才能在保持城市良好生活与文化环境的同时,文明推进我国城市化过程。(冯 霄/文 于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