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奔港校是一支清醒剂

21.07.2015  14:21

  香港两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院校,共取录513名内地高考尖子。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录取305人,包括20名省市或单科状元;香港城市大学录取208人,包括北京市文科状元。据悉,继独立招收内地生的香港大学和理工大学等六所院校后,中大和城大分别公布参加全国统招的结果。(7月20日《大公报》)

  北大、清华为抢高考状元赤膊互掐,而香港高校不动声色抢走了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大批内地优秀学生,颇有点耐人寻味。此前,坊间就有“港大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的议论,原因就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和生源。如今一众高考状元放弃内地名校,奔香港高校而去。如果算上此前已在内地独立招生的香港大学和理工大学等学校,香港高校在内地录取的优秀学生更多。看着香港高校到内地挖墙角,我们对内地大学的未来难免感到忧虑。

  大批优秀考生就读香港高校,挑战了内地名校的优越感。其实也是给温水中的青蛙——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注射了一支清醒剂。内地名校应该感谢拿高额奖学金“抢生源”的香港高校才对。问题是,内地大学应该如何继承和保护自己的优秀传统及品牌价值?香港高校“抢生源”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内地考生青睐香港高校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体现。一些香港高校对内地尖子生伸出了全额奖学金的诱人橄榄枝,再加上良好的就业预期与较高的薪资待遇,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放的教育氛围。这些都是香港大学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内地就业形势严峻。尽管北大、清华晒出了富豪、政要等杰出校友。但是,名校毕业生卖猪肉、穿糖葫芦、当陪聊,大学生杀猪、承包公厕之类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考生对内地大学的信仰。而且,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与持续多年的扩招政策,让大学生源质量、教育质量与大学精神受到质疑。与香港高校相比,内地大学的教育模式、管理理念比较滞后。此外,内地大学也不可能像香港高校那样给尖子生提供数十万元的全额奖学金。他们在与香港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正如有网友所言,“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集中了很多人才,占用了很多资源,但由于学术氛围不够,北大清华现有的管理模式很像官僚体系。”北大此前被曝仅校长助理就达11人之多,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乃大师也”。毋庸讳言的是,近年来,内地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普遍有精神失落的倾向:大师难出、学术腐败、竞争缺失、官僚主义、招生腐败,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的发展与变革。有人把大学看成沽名钓誉,追求金钱、官位的工具。大学校长与院士陷入抄袭门漩涡就是佐证。大学精神的关键应该在于追求真理、笃实学术、教授治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些正是内地大学的弱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大学的毕业生都没有就业的丹书铁券,任何大学都会有压力,谁也不能不例外。“北大清华被扫为二流大学”的议论也好,香港高校的挑战、美国大学的入侵也好。尽管让内地名校在面子上不好看,但这些只是内地大学的阵痛,如果这种挑战能让北大清华这样的内地名校从阵痛中清醒过来的话,也不失为一剂良药。

  如果没有挑战,内地名校可能还躺在招到多少高考状元,出了多少富豪的

  功劳簿与荣誉榜上沾沾自喜。其实,那是温水煮青蛙,让内地名校在温水中不断功能退化,最后与一流大学的距离渐行渐远。香港高校的挑战,就像开水烫青蛙,给长期在温水中享清福的内地大学注射了清醒剂,在激烈的竞争中多掌握一点自救的本领,虚心向人家学习,下决心革除教育积弊,推进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共同进步。这才是问题的正解。(叶祝颐)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