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勇:革命老区河池市“重点治贫促发展”

02.02.2015  00:43

摘要提示: 广西人大代表、中共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出席广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接受采访表示,河池市提出重点治贫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扶贫攻坚列为全市“五大工程”之一,并把农民工工作列入其中大力推进,取得初步效果。

              中新广西网1月31日电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广西人大代表、中共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出席广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接受采访表示,河池市提出重点治贫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扶贫攻坚列为全市“五大工程”之一,并把农民工工作列入其中大力推进,取得初步效果。

              河池是革命老区,是广西乃至全国的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贫困发生率达28.55%%;也是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外出务工农民约67万人。

              黄世勇介绍,河池市突出两个抓手,形成两个保障,确保开发扶贫工作有序有效。一是突出整乡推进为抓手。河池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寻找“精准发力点”、培育“扶贫新亮点”。率先在全区推开“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以环江大安乡建设为示范点,全市铺开。每个县(市、区)各选1个乡镇作为“整乡推进”建设示范点,实现示范点建设全覆盖。年内共实施配套建设项目962个,累计投入资金9.33亿元,各示范点建设面貌大幅改善。

              二是突出生态移民为抓手。当地认真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河池片区实施规划》,抓好全市扶贫生态移民总体规划,通过“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搬迁模式,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2014年,河池市扶贫生态移民6279户26498人,政府投入补助资金4.5978亿元,搬迁规模和资金总量排全区第一。大化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成为全区唯一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

              三是形成产业支撑保障。河池市大胆突破零敲碎打的旧办法,率先在全区探索实施“整市推进”扶贫产业建设,力促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坚持把核桃、桑蚕等10大产业作为新阶段扶贫重点产业来统筹推进,把核桃作为全市扶贫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全面推进,现已种植172.5万亩,今冬明春将突破200万亩,努力打造广西乃至全国主要核桃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全市扶贫产业对贫困户覆盖率达94.7%。

              四是形成整合资金投入保障。近两年来,河池市集中财力、物力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整市推进扶贫工作,实现重点突破。先后整合扶贫、农业、水利等各类涉农部门和社会帮扶资金14.1亿元,完成一批村屯道路、水利、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推进扶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黄世勇介绍,为确保农民工工作高质高效,河池市创新农民工就业实名登记机制,实现农民工服务规范化;创新劳动用工供求对接新机制,实现就业服务常态化;创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集中管理机制,实现工资保障制度化。

              河池市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摸底,对全市139个行政村5.6万名农村转移就业人员进行实名制试点调查登记,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着力提高农民工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农民工实现“就业梦”,得到自治区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推广。今年全市共完成12万多名农民工实名登记。

              河池市积极开展“乡企劳务对接双百”活动,组织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区内外100多家诚信企业与全市100多个乡镇签订劳务协作协议,畅通企业用工信息与各乡镇劳动力现状通道,实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劳务信息的无缝对接,就业服务由过去的季节性、临时性向常态化转变,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今年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8万人次。

              针对近年来劳动用工情况日益复杂化、农民工欠薪讨薪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监管缺位等形势,河池市创新制定《河池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集中管理实施办法》,率先在全区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进行集中管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克扣或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全市共为405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635.2万元;妥善处理农民工讨薪群体性突发事件14起,涉及农民工1220人。

              据当地官方初步统计,2014年,河池市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6.5万以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实现年度减贫增收目标;河池市扶贫办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108元,同比增长19.7%,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8.79%。(完)






 

唱响“广西财政之歌” 弘扬“广西财政精神”
  ——全区财政系统“迎大庆 颂党恩”歌咏比赛圆满财政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应邀出席我厅财政青年沙龙并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