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黄建忠:曾为远征战士如今参加阅兵很光荣
黄建忠说,能参加“9·3”阅兵感到自豪与光荣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文艳玉/文 宋延康/图 实习生 黄钧婷))“今天,我来参加阅兵,不仅仅代表我自己,还代表着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更重要的是代表着我们曾经战斗过的战友们。我感到非常的光荣、神圣和自豪,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敬礼。”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大会在京举行,黄建忠是广西6位受邀观礼的抗战老兵代表之一。在乘坐受检车前,他的一段激动话语被家人用镜头记录下来。
昔日 少年参军 义勇前行
现年89岁的黄建忠是横县永淳人,1941年8月至1943年在云南《扫荡报》当学徒。1943年10月,年仅16岁的黄建忠满腔热血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作为老百姓参军,他没有军事常识,不了解武器设备,对于行军打仗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我参军的目的就是准备牺牲,没有考虑过‘害怕’。”黄建忠告诉记者。
被编入新一军50师150团的黄建忠,开始在军事基地接受军事教育,学习步枪、冲锋枪、炮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在担任平射炮连下士射手后,参加了密支那战役。“我们的军队很英勇,我处于前线中的第2线位置,前面的射手向前冲,我们就紧跟着向前冲。”回想起经历的战役,他非常自豪。
在缅甸八莫,他经历了长期站岗放哨的岁月,“每天会更换站岗口令,营地里的战士都知道,只有日军不知道。看到人影,我会大喊‘口令’,如果他答不上来,在枪的射程范围内,就会用冲锋枪扫射敌人。”黄建忠说,日军在深夜会乔装打扮,欲偷袭中国军队,值班站岗的战士警惕性要特别高。
中途 再次参军 共修天路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我们才坐飞机从缅甸八莫回国,回到了我的家乡南宁。”但黄建国的爱国情怀却从未改变,抗战结束后他开始了新的征程。
318国道始建于1950年,1954年建成。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横跨中国东中西部,囊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而318国道的川藏线,有着黄建忠奋战的汗水。
1949年,黄建忠再次参军,成为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18兵团的战士。“我当时跟着邓小平的部队,是一名司机,负责运送修川藏线所需要的器械。”黄建忠讲起再次参军的往事,回想起自己所在的西南军区,与战友们共修天路的日子历历在目。天路难修,人民解放军经历了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川藏的盆地、高原之间,一条天路贯穿中西部,成为运输重要通道,这是“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
今朝 参加阅兵 无比光荣
8月20日,在家属苏小川的陪同下,黄建忠从南宁出发前往北京,准备参加阅兵预演。“得知被邀请,我感到意外,但是更感到高兴和激动!”黄建忠说,“我不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曾经一起战斗的战友。”
9月3日凌晨5点,黄建忠就起床了,换上定制的阅兵服,佩戴好阅兵胸章。“他激动得睡不着啊。”苏小川告诉记者,在受邀阅兵的老兵队伍集合前,苏小川为黄建忠拍下了一段视频,留住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在天安门前徐徐开过,黄建忠乘坐11号受检车,与其他老兵一起向全国人民敬礼。作为抗战老同志队伍里最年轻的老兵,他感慨万千,“阅兵场面非常壮观,我看到了主席、外宾、群众。”
黄建忠说,他并不认识其他几位受邀阅兵的广西抗战老兵们,但当他们相聚一起聊天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自豪与光荣。带着阅兵观礼的这份荣光回到南宁,黄建忠想把老兵精神传递给更多的新一代人。 (记者 文艳玉/文 宋延康/图 实习生 黄钧婷)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