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盘江村生姜遭遇罕见低迷价 30万斤生姜滞销

22.12.2015  21:58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刘教清?通讯员陆仕臣 文/摄)坐落在灌阳县大山深处的观音阁乡盘江村,水美山美,沙土地更适宜种植生姜,且质量好,村里有着数百年的种姜历史,被称为“生姜村”。但是,今年该村生姜却遭遇罕见的“低迷价”,村民亏本甩卖部分生姜后,仍有约30万斤生姜滞销。

生姜种植大户杨小梅在房间中整理生姜。


  
  盘江村是一个汉族与瑶族混居村,平均海拔640米,最高的山峰约1700米,与兴安、全州交界,有着“一脚踩三县”的说法。建村300多年来,因土质较好,全村一直有种植生姜的习惯,靠生姜发家致富。
  但今年他们遭遇了生姜销售难,村中的生姜种值大户眼看房间堆积如山的生姜,个个眉头紧锁,再无往日欢欢喜喜迎丰收的愉悦之情。
  生姜种植大户唐义旭说,他种植了10多亩生姜,亩产量超5000斤,都是本地姜和云南姜。因土质很适合种生姜,不需要太多的肥料,种的生姜不仅个头大,而且白净,更重要的是口感很好,适合药用,也能搭配各种菜作调料。即便如此,仍几乎无人问津。“看着心痛得很。”唐义旭说。
  种植大户杨小杏、杨万枝也遭遇有货无处销的困境。他俩也各种了10多亩生姜,尽管亩产量达到4000余斤,但今年也只能算是“捧着金碗饭,过着穷生活”。他们说,全村共有约30万斤生姜成了“滞销品”。
  今年初,盘江村民以5元一斤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的姜种。杨万枝说,每亩所需要的人工、肥料、运费大约达到6000元。
  立冬后,全村开始收生姜,可一些老板给出每斤不足1元的“批发价”。眼看就要过年了,杨万枝不得不拿出2万斤,以每斤0.8元的价格卖给一些采购商。“就算亩产5000斤,一亩才卖4000元,所以每亩至少亏本2000元。”杨万枝说。
  很多村民与杨万枝一样,先是甩卖小部分生姜,换回一些生活费,但仍将大部分生姜留在家中。很多村民甚至说:“有时就算亏本卖,还找不到买家。
  的确,村里的“第一书记”伍凌锋曾带领村民赶赴南宁、广州、长沙等城市,设法联系采购商。“找了很多人,有的委婉拒绝,有的勉强答应,但至今还没接到一个电话。”伍凌锋说。
  作为种植大户之一的唐义旭,跑了全县多个乡镇,发现很多生姜种植户都遭遇了生姜滞销情况。“估计全县超过200万斤的生姜找不到销路。
  据灌阳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分析,生姜滞销的原因主要是全国生姜产量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市场供大于求,灌阳本地又持续出现较多的生姜种植大户,造成如今的局面。但县里正在积极应对,设法帮农民销售。
  为了应对困难局面,唐义旭组织全村种植大户多次开会,研究对策。经过大家的磋商,他们决定让有地窖的种植户先将生姜运进地窖中保存,一些种植大户地窖不够的,可以暂时借用同村村民的地窖。若借用别家地窖还不够用的,还要开挖地窖,先保证生姜全部进地窖,不再损坏,以免浪费。
  这段时间,盘江村民忙于开挖新地窖,启用老地窖。12月16日和17日,记者在盘江村看到,地窖有大有小,大的约有5个平方米,小的也有3个平方米。有的在竹林之中,有的在山脚下,也有的就开挖在生姜地旁。大部分村民已将生姜运进地窖中存放。
  “运进地窖中,虽然生姜能保存完好,但只是缓兵之计,还是希望有商家能与我们联系,帮我们一把,才能过一个好年。”村民都这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