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彩电市场盘点:4K电视普及元年
无图说
2014年的彩电市场,尽管因以旧换新等政策退出而略显低迷,但彩电企业也加快了转型速度,向市场推出了更多有竞争力的新品,4K超高清、超轻超薄、智能娱乐成为发展趋势。
■文 黄银龙
4K超高清电视加速普及
2014年,可谓4K超高清电视元年。4K电视的普及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
2013年伊始,国产电视品牌率先推出4K超高清电视,分辨率高达3840X2160,是1080P全高清电视分辨率的4倍。上市之初,价格高昂,10万元以上。不到一年,价格就迅速滑落。去年底,55英寸大屏4K 电视售价,已降至万元左右。到今年底,价格又跌至5000元左右。42英寸的4K电视,双十一的促销价格,已经降至2700元~3300元,比五一跌了30%。
今年上半年的电视企业所发布的新品,几乎都以4K电视为主,包括创维、海信、TCL、康佳、长虹、三星、LG等,均在去年的基础上,推出了新一代4K电视产品,新品4K电视不仅画质处理更为出色,同时售价也有大幅下降,为4K电视普及创造了便利条件。去年国内市场4K 电视销售90万台,今年有望达到1000万台。
目前,4K电视仍旧面临片源匮乏、4K电视信号普及难等问题。消费者所购买到的4K电视,大多用来看普通的全高清电视节目,或者通过自己转4K来进行观看。不过,不少电视,都已增加了在线观看4K 节目的功能。
等离子电视谢幕
11月,全球最后一个等离子电视厂商四川长虹发布公告,表示将剥离等离子业务。自此,全球等离子电视宣告谢幕。
十年前,等离子电视,凭借动态画面显示清晰、对比度高、画面无拖尾等优势,辉煌一时。业界曾普遍认为,“外行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但松下、日立等巨头牢牢垄断等离子技术及上游面板资源,整个产业链完全拒绝向其他厂商开放分享,致使更多的电视企业,只能选择液晶电视。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液晶显示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在色彩显示、可视角度、响应时间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步,液晶电视终于击败等离子电视。可以说,是以日系厂商为首的等离子联盟,亲手断送了自己前途。
激光电视登场
虽然现在是液晶电视一统天下,但新的技术已在萌动之中。9月,海信全球首发100英寸激光影院系统,售价是同尺寸液晶电视的1/10。
海信耗时7年自主研发出来的这套激光影院,虽然外观上有些像投影,但由于采用超短焦技术,无需吊装,只需要距离墙面不到0.5米的空间,便可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画面,让超大屏幕显示进入15平方米房间变成现实。
激光电视,通过电视信号控制三基色激光扫描图像,相比普通的LED 电视,所呈现的画面更高,色彩也更加鲜明,它配备的无源、适度增益的反射屏幕,可以完美展现全高清画质,真实自然,长时间观看不刺眼。
此前三星、LG等国外品牌,曾经发布过类似的激光电视产品,但还只是作为概念产品来展示。
超薄,比iPhone6还薄
尽管彩电尺寸越来越大,但并未因此而显得臃肿,因为平板技术日益向更轻更薄方向发展,甚至敢与手机比“身材”。
12月,坚持“SLED”产品战略的康佳,推出了SLED二代超薄轻新品电视,包括易TV·Slim2和易TV4K OLED有机电视两款新品。
易TV·Slim2,采用 LGD4色4K硬屏,超薄轻工艺,无边框设计,厚度仅为7.5毫米,相比上代易TV·Slim,足足纤薄了43%,比iPhone6Plus 的7.78毫米还薄0.28毫米,有望创造最薄LED电视吉尼斯纪录。重量方面,49英寸的易TV·Slim2,重量轻至13.5千克,比传统液晶电视轻了30%以上。
康佳同时率先 发 布 的4K OLED有机电视,采用自发光技术,超薄机身厚度仅为5.44毫米,比i-Phone6还薄1.2毫米。
随着电视屏幕日益轻薄,曲面电视也开始登场。三星、LG、康佳、海信,今年相继推出曲面电视。
智能,转型互联网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正迅猛蚕食着电视的市场。今年,国内彩电企业明显加快了互联网转型步伐,纷纷与腾讯、阿里、爱奇艺、优酷土豆等结盟,推出智能互联网电视,主打视频、娱乐、游戏、教育等核心应用。TCL甚至推出了业内第一台真正连接微信的电视,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人际社交体验。
预计2014年,智能电视销量将达到3500万台,在整个彩电市场中占到近八成。
不过,从6月至9月,广电总局“连下重手”,先后对互联网电视盒子进行整顿。即使如此,客厅市场的庞大,还是会吸引大批互联网电视厂商前赴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