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IP电影”蜕化成圈钱工具
超级IP剧《盗墓笔记》上周五终于现身,虽其狗血的改编令原著粉吐槽不已,但也无法阻挡其热播,通过各个渠道发布的成绩显示“上线两分钟点击量2400万、十分钟点击量2608万、一小时点击量3045万,上线22小时点击量破亿”……瞬间成为现象级网剧。IP热在影视圈持续升温,几乎每天都有所谓IP作品开拍或上映。连《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都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也就是知识产权的意思。不光工具书《新华字典》和传统游戏“俄罗斯方块”将被改编为电影,据说网络流行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也将面临如此“IP开发”。这些IP只是一个工具书或小游戏的名字,甚至只是一句流行语,真不知道,编创人员要如何脑洞大开、“妙笔生花”,才能将那些与影视剧毫不搭界的IP,改编成能够引人入胜的电影?
“IP电影”并不新鲜,说白了就是改编某一具有知识产权的素材。以前只是改编经典名著、网络小说、老旧电影。现在,“IP电影”改编从小说到流行歌曲、玩具、手游、综艺、漫画、视频、工具书、经典形象等。歌曲《致青春》《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爱的初体验》等,完全可从歌词演绎出一段故事。而像《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等,也拿来被“IP开发”,是不是过于极端了?
热衷于创作“IP电影”,颇有投机取巧之嫌。改编者所看中的不过是那些IP的知名度,或拥有不少粉丝。比如网络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积累了不小的读者群,《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能引发或延续不少人的怀旧情结。利用这一个又一个早就名声在外的经典IP,改编者确实省力不小。但也要看到,抱着投机取巧心机创作影视剧,优质IP未必就是票房和收视率的强大保障,也有被做烂、导致雷人又恶俗的可能。
影视创作一拥而上创作“IP电影”,是影视业原创枯竭的表现之一。据报道,在今年至明年计划开拍或播出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超过30部,若包括其他“IP电影”,数量相当可观。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其实是原创力不足,只能从IP中找点子的现实折射。一些IP不仅不能发挥原有价值,反而会助长影视业不思原创、只图“拿来”的创作风气,这不仅是影视人的悲哀,也是影视行业的悲哀。
因此,面对“IP电影”在影视圈持续升温、高烧不退,理性的电影人应有所警觉并规避,不能容许IP改编成为各路资本圈钱套现的工具。据传已有不少资本在到处收购IP,囤积版权,用来增值,借电影之名行圈钱之实已露“疯狂之象”,若任由银幕由IP唱主角,会让电影产业原创力遭受不可逆的打击。电影是产业,但更是艺术,离开了艺术,电影便不再成为观众喜爱的产业。
那些手中持有IP的相关单位或个人,若所持有的IP不具备电影转码条件,仅仅是一个概念,更不要从中找寻新商机,将之作为牟利工具。因为资本裹挟下的IP改编,极有可能因为急于套现而粗制滥造,真正优质的IP始终有市场,不必急于一时。如果出售了版权,对改编却不管不问,会辜负粉丝的期待,也会损害IP本身的价值,伤害IP拥有者的名誉。(何勇海)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