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龙母文化催开文明慈孝之花

22.04.2015  13:30

上林龙母文化催开文明慈孝之花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冼敏)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广西“三月三·龙母”祭祀大典暨上林县塘红乡第十届龙母文化节,在塘红乡石门村石门庄龙母文化广场开幕。龙母文化倡导的是善良、勤劳、感恩、孝顺,弘扬“真、善、美”的良好品德。而上林县塘红乡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之源,也是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还名“慈孝之乡”。

  

  壮乡原生态舞蹈《壮家酒歌祭慈母》。 冼敏 摄

   万人现场  祭拜龙母

  当天,百家敲响瑶山鼓、舞龙队鼓,9条各种颜色的长龙出场,拉开了拜祭龙母的仪式。在“九龙祭母”中,随着有节奏的声声锣鼓,9条飞龙轮番上场拜祭龙母。现场,只见飞龙上下翻飞,行云流水般绕场穿梭,活灵活现,仿佛在腾云驾雾。这9条飞龙还演绎了一段慈母行善救小龙的故事。

  相传,原始社会晚期,塘红乡石门村有个妇女,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出于善心,收养了一条幼蛇。她砍猪菜的时候,不小心将幼蛇的尾巴砍断,因此将幼蛇取名“特掘”(壮译,意为短尾龙),当作儿子来疼爱。后来特掘长大成人,神通广大,一直赡养他的养母及周边的老百姓。养母去世之后,特掘刮起一阵大风将他养母送到石门山后的一个山洞里安葬。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特掘都回来给他的养母扫墓。后来,人们就把特掘一直生活的那个湖叫“石南海”,把特掘的养母称之为“龙母”,把安葬龙母的那个山洞叫“敢仙”。

  为此,活动中专门安排了在石南海举行“百鲤放生”仪式,游客群众纷纷将手中的锦鲤放生归海,以此体现龙母特掘慈孝之心,弘扬龙母博爱精神,树起和谐文明的时代新风尚。万人还在现场向龙母行了祭拜祈福之礼。

  相传,龙母是农历三月初二去世,于三月初三下葬,因此,每年的三月初三,人们都会在石南海边举行盛大的祭拜龙母活动,“三月三”最终成为原南越民族(壮族、侗族等的先祖)共同的节日,  成为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源头。

  据了解,塘红乡石南海是上林龙母文化的发源地。2012年,石南海遗址公布为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申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通过自治区文物专家组的评审。

  有多名专家研究后提出,石南海具有可考究的壮族先民最早活动遗迹。1972年,因天旱抽水,从塘红乡石门村一个名叫“石南海”的深潭中,打捞出石锛、石斧、杵等石器和铜刀、铜锹等青铜器。这表明,石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人类。因此,石门是桂西南地区人类出现较早的地方之一。

   

  “九龙祭母”。 冼敏 摄

   展现壮乡原生态文化

  活动中,盛大的祭祀祈福活动和非物质文化节目表演充分展现了壮乡的魅力,更是吸引了上万名县内外游客和群众前来游玩。今年的塘红龙母文化节以“慈孝”为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精彩的表演中,一个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原生态壮族歌舞表演不断登场,让游客和群众领略到了浓郁的壮乡原生态文化。如:《龙母之春》《师公舞》《壮乡晒谷忙》《壮乡情》《壮家酒歌祭慈母》,以及朗诵节目《百善孝为先》等。

  壮族师公戏是广西流行最广泛的剧种之一。上林县是乌浒部落、骆越部落和瓯越部落的结合部,所以上林的文化同时具有广西南越民族的所有文化成分,因此保存下来的师公戏就更具有原生性、完整性、融合性。上林传统的师公戏共有300多种舞种,其中较大的有80种,但最主要的有10多种,如《三元真君》《阴阳师父》《北帝》《雷王》《唱天师》《甘王》《莫一大王》《四值公曹》等。

  活动中,非常受山歌爱好者欢迎的是壮乡山歌邀请赛。比赛中,来自马山、宾阳、忻城、兴宾区、合山市等周边县(区)的壮语歌王放声高唱,前来龙母节参赛助兴,促进了民间民俗文化的交流。

  上林县是“三月三”壮族传统歌节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古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上林人民爱山歌、唱山歌、听山歌、赶歌圩的传统。清朝康熙年间,上林就有了民歌记载。上林的壮族人民以歌传情表意,其内容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民歌、历史传说歌、儿歌、杂歌等64种,格式有五言、七言、十言、五三五言、四六联言、长短句掺杂韵律等。五言格式又分四句一首、八句一首等。不同地域,上林县民歌有各种各样的唱腔,如壮族民歌中有三里镇、乔贤镇山歌,西燕镇师公调,巷贤镇四六联山歌、采茶调,大丰镇、澄泰乡五三五言山歌。在唱法上还有一声部、二声部、多声部等,如三里镇黄境的多声部,其唱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节奏严整鲜明、抑扬顿挫、富于韵味、朗朗上口,曲调与唱词吻合和谐,可谓是民歌中的瑰宝。

  当天,游客和群众在龙母文化广场上,还免费品尝龙母五色糯米饭。在龙母文化室里,上林县著名书法家、画家和摄影家奉上了一场丰富的慈孝文化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在龙母文化广场周边,还有各种知名土特产品展,游客群众纷纷选购了长寿产品带回家。

   

  游客和群众免费品尝五色糯米饭。 冼敏 摄 

   慈孝文化传播善美

  塘红乡有4.2万人,百岁老人13名,民风淳朴,是长寿之乡。塘红乡人富有慈心、孝心与爱心,还是有名的“慈孝之乡”。在传承与发展中,龙母文化催开了文明之花,“慈孝之乡”让美无处不在。

  活动当天,上林县还给塘红乡的百岁老人代表献寿禄,表彰了慈孝家庭。在“20家慈孝家庭”评比活动颁奖仪式现场,获奖村民陆续登上领奖台,自豪地接过“慈孝家庭”牌匾。而每一个慈孝家庭背后,都有数不尽的感人故事。

  樊月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丈夫蒙俊发身体一直都很不好。26年来,樊月连每天坚持给丈夫按摩、泡脚等恢复护理,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相濡以沫、患难见真情。龙祥村古发庄韦月丰家庭,他们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以孝为先。

  今年70多岁的蓝月云,身体一直较差,老人的子女孙子不在家,没人照顾,但是老人并不孤单,韦月丰一家经常帮助她,嘘寒问暖,用真情诠释人间真爱,传颂孝顺文化。中可古棉庄人韦国武用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真谛。

  还有韦国武的母亲樊桂花,今年95岁高龄,从2002年至今一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眼睛几近失眠。母亲患病十多年来,韦国武和妻子一直精心照料,喂饭喂药,接屎接尿,无半句怨言,为了防止母亲肌肉萎缩,夫妻俩经常给她按摩,天气好时还经常带出来晒晒太阳。言传身教,在夫妻俩的影响下,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孝顺,一家其乐融融,是慈孝家庭的模范。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孝道文化,在韦国武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游客和群众观看慈孝文化书画展。 本报通讯员覃志勇 摄 

   多元化文化的典范

  塘红乡石门龙母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并成为塘红乡多元化文化的奇葩。如今,龙母文化已规范转化为群众自身的行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大家都能够做到“把微笑送给他人、把尊重留给他人、把爱心奉献给他人”。

  中可社区党支部书记蓝常诚在家里开设了“农家课堂”,义务培训农民科技种养知识,还投入16万元,创办了标准化小蚕共育点,育蚕房7间约300平方米,经常赊给农民蚕苗,还指导农民如何按标准养殖。

  那君村妇女主任、党员先锋谭秀丽在资金、技术上经常帮扶对象户残疾人钟小元,让她在家里办起个宝石加工厂,开拓一条创收门路。像谭秀丽这样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先锋,在塘红乡12个村中就有60名。

  古春村花干庄韦涔香、韦涔梅是对孤儿,塘红乡政府逢年过节都给她们送去了大米、花生油及日常生活用品,并将韦涔香一家纳入低保家庭,每月给予生活补助金。学校除按政策给予韦涔香九年义务教育住宿生每学期每生500元的生活费补助外,每学期还给她250元的生活费补助。

  塘红乡积极开展为百岁老人送健康活动,每个季度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村屯为全乡百岁老人进行量血压、测血糖等,为百岁老人健康长寿提供医疗保障,让老人们更加延年益寿。

  ……

  龙母文化节给塘红乡带来了人气、商气、财气。同时,“龙母文化”游的火热也带旺了交通、饮食、旅宿等第三产业,这一活动已成为西江流域有较大影响的传统民俗活动,推动了龙母文化和塘红旅游业的发展。

  下一步,塘红乡将紧紧围绕“打造龙母特色旅游文化产业”这一主线,积极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慈孝文化品牌,与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名县结合起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造福百姓。

     

  “百鲤放生”活动现场。 本报通讯员覃志勇 摄 

   挖掘石门龙母文化

  石门龙母文化是上林的,也是南宁市的。这支文化的存在,和武鸣刚挖掘出来的龙母文化一南一北支撑起大明山的龙母精神。

  以大明山主峰龙头山为中心,辐射了周边的文化,如大明山以东南方的龙湖,大明山东麓的大龙洞、大龙湖,以大明山主峰命名的、大明山脉东南部分的龙山自然保护区,都和壮族龙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

  南宁市现在正在努力打造以大明山景区为核心的环大明山旅游圈,环大明山的旅游格局正在形成,石门龙母文化的出现和挖掘,将有力地填补了大明山东麓的龙母文化缺陷,极大地丰富了大明山及环大明山的旅游文化内涵。

  另外,上林县的旅游圈是环大明山旅游圈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石门龙母文化以及崖棺葬文化的发现和挖掘,加上石门在明代的八寨起义、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石门这一景点一旦形成规模,就会以大龙湖的“”和石门的“龙母”到双罗的韦厥墓再到洋渡唐碑中的“韦厥”这条龙和龙母的内线连接起来,将会赋予上林旅游的灵魂,改变上林县旅游景点分散的格局,形成了上林县内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把上林县的旅游品牌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档次,极大地丰富了环大明山旅游的文化内涵。

广西“三月三·龙母”祭祀大典暨上林县塘红乡第10届龙母文化节开幕
上万游客争看民俗文化表演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蒋爱云 文/图)锣鼓敲起来,长龙舞起来。4月21日(农历三月三),广西“三月三·龙母”祭祀大典暨上林县塘红乡第10届龙母文化节在石门村龙母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活动以“慈孝”为主题,展现壮乡魅力,吸引了上万名县内外游客前来游玩,争看民俗表演,感受中国长寿之乡的淳朴风情,现场热闹非凡。

精彩的文艺表演让游客意犹未尽

  活动现场:领略浓郁壮乡原生态文化

  今年的塘红龙母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 “九龙祭母”、石南海“百鲤放生”仪式、表彰慈孝家庭、给百岁老人献寿禄及壮歌歌王争霸赛等互动环节尤其吸引人。在九龙祭母仪式活动现场,锣鼓声声,九条飞龙轮番上场拜祭龙母。只见飞龙上下翻飞,行云流水般绕场穿梭,活灵活现,仿佛在腾云驾雾。

  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原生态山歌剧表演,让游客意犹未尽。一群身着壮族服饰的老人、青年和孩童陆续登台,他们有的头戴斗笠,有的手里拿着烟袋杆、农具,有的胳膊挎着菜篮,边走边高声唱着人们熟知的山歌,让游客领略到了浓郁的壮乡原生态文化。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品尝龙母五色糯米饭、慈孝文化书法、美术、摄影展、长寿产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们吃得开心,玩得尽兴。“今年我是跟着朋友前来游玩的,特意来这里上山祭拜龙母,感觉活动办得非常有意义。”来自来宾忻城的李先生趁着三月三假期,专门带着全家老少来感受壮族民俗文化来了。

 

活动现场还慰问了百岁老人 

  文化影响:催开慈孝爱心家庭之花

  塘红人富有慈心、孝心与爱心的故事数不胜数。当天的“20家慈孝家庭”评比活动颁奖仪式现场,获奖村民陆续登上领奖台,自豪地接过“慈孝家庭”牌匾。樊月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丈夫蒙俊发身体一直都不好。26年来,樊月连每天坚持给丈夫按摩、泡脚等恢复护理,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相濡以沫、患难见真情。

  龙祥村古发庄韦月丰一家,夫妻俩恩爱、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礼让邻里、团结互助,以孝为先。今年70多岁的蓝月云身体健康状况一直较差,老人的子女、孙子不在家,没人照顾,但是老人并不孤单,韦月丰一家经常帮助她,嘘寒问暖,用真情诠释人间真爱。

  中可古棉庄人韦国武用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真谛。韦国武的母亲樊桂花今年95岁高龄,从2002年至今一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眼睛几近失明。母亲患病10多年来,韦国武和妻子一直精心照料,喂饭喂药,端屎倒尿,无半句怨言,为了防止母亲肌肉萎缩,夫妻俩经常给她按摩,天气好时还经常带她出来晒晒太阳。言传身教,在夫妻俩的影响下,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孝顺,一家其乐融融,是慈孝家庭的模范。

 

九龙祭母”环节飞龙上下翻飞 

  今后目标:利用资源打造慈孝文化品牌

  塘红乡中可社区党支部书记蓝常诚在家里开设“农家课堂”,义务培训农民科技种养知识,还投入16万元,创办了标准化小蚕共育点,育蚕房7间约300平方米,经常赊给农民蚕苗,还指导农民如何按标准养殖。

  那君村妇女主任、党员先锋谭秀丽在资金、技术上经常帮扶对象户残疾人钟小元,让她在家里办起个宝石加工厂,开拓一条创收门路。像谭秀丽这样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先锋,在塘红乡12个村中就有60名。

  古春村花干庄韦涔香、韦涔梅是对孤儿,塘红乡政府逢年过节都给她们送去大米、花生油及日常生活用品,并将韦涔香一家纳入低保家庭,每月给予生活补助金。学校除了按政策给予韦涔香九年义务教育住宿生每学期每生500元的生活费补助外,每学期还给她250元的生活费补助。

  塘红乡积极开展为百岁老人送健康活动,每个季度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村屯为全乡百岁老人量血压、测血糖等,为百岁老人健康长寿提供医疗保障,让老人们更加延年益寿。

  龙母文化已规范转化为群众自身的行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能够做到“把微笑送给他人、把尊重留给他人、把爱心奉献给他人”。 龙母文化节,给塘红带来了人气、商气、财气的同时,“龙母文化”游的火热也带旺了交通、饮食、旅宿等第三产业,这一活动已成为西江流域有较大影响的传统民俗活动,推动了龙母文化和塘红旅游业的发展。

  据了解,上林县石门龙母文化被许多学者、专家认为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和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龙母文化倡导善良、勤劳、感恩、孝顺,弘扬“真、善、美”, 在传承与发展中,龙母文化催开了文明之花,慈孝之乡让美无处不在。1984年,中央民委在讨论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时,专家组组长、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就代表专家组提议:广西的“三月三”源于上林的龙母文化,也就是石门的龙母文化。2012年,石南海遗址公布为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申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通过自治区文物专家组的评审。下一步,塘红乡将紧紧围绕“打造龙母特色旅游文化产业”这一主线,积极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慈孝文化品牌,与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名县结合起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造福百姓。

编辑:王媛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
南宁230多名市政工人出动排涝 紧急处置各路段积水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南宁新闻网
暴雨来袭南宁市区多地积水多车抛锚 雨天需减速慢行
  清厢快速路北大桥下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启动洪涝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南宁市启动洪涝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王小东周红波南宁新闻网
舞动山歌新韵律 南宁编创舞剧《刘三姐》进京演出
舞动山歌新韵律 ——广西南宁编创舞剧《刘三姐》进南宁新闻网
5岁男孩在公园游玩时走失 民警助其迅速找到家人
   走失小男孩在民警的帮助下与妈妈团聚 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