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清洁行动获成效 邕州大地换新颜

24.11.2014  22:00

摘要提示: 道路变宽了、房子变美了、卫生变好了、生活变甜了……回眸2013年5月,“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的号角响起,一场从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入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美丽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编者按

  道路变宽了、房子变美了、卫生变好了、生活变甜了……回眸2013年5月,“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的号角响起,一场从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入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美丽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随着“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我们特以专版形式展示“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阶段性成效和各地在活动中形成的典型经验,以飨读者。

  建章立制有保障 推进工作方向明

  在武鸣县府城镇永共村老杨屯,一片精心绿化的草地上,立着几块牌子,上面写有沉淀池、格栅池、调节池等,湿地后方的鱼塘里漂浮着10块人工浮岛,浮岛上种有吸收水塘富余养分的植物……告别了往日垃圾随地倒、污水横流的景象,村民人人动手清洁卫生,并建立了“清洁乡村”的长效机制,使老杨屯成为武鸣县推行“清洁乡村”“八个一”长效机制所创建的百佳村屯新典范之一。

  这只是我市在探索完善“清洁乡村”长效机制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如今无论是走在镇圩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城乡面貌的明显变化,更能感受到文明新风:乡村环境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群众参与日益积极,清洁理念深入人心,美丽行动蔚然成风。

  这些变化见证了我市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但如何实现长效管理?通过摸索和验证,目前,我市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乡村清洁卫生管理体系,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组织机制有保障 网格责任落实处

  有了好的“领头羊”,这场“清洁乡村”攻坚战便有了很大胜算。我市建立了分级分片包干责任制,37名市领导(含“两院”院长)组成16个工作队,分片指导全市六县六城区、3个开发区、1个重点景区的“美丽南宁”建设工作。去年《南宁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责任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出台,把“清洁乡村”工作职责按照市、县区(开发区)、乡(镇)、村(社区)4级实行网格划分,落实每个网格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将“责任一体、工作一体、问责一体”的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3月,我市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作队员、定点扶贫工作队员等4支力量,整合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3206名队员派驻全市1383个行政村和168个乡镇社区。在各级派驻工作队(组)的努力下,村屯“清洁乡村”工作成效得到了很大提升。

  群众参与有激励 主体作用得发挥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市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建立政策导向激励机制,推行“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政策,让群众成为“清洁乡村”活动的主体。

  去年,为充分调动城区群众参与“美丽村坡”“美丽家庭”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邕宁区财政拨款520多万元投入建立“清洁乡村”活动利益导向机制中,激发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清洁搞得好,肥猪奖村屯’,这是以前的奖励方法。如今我们将涉农部门项目和资金向‘美丽村坡’‘美丽家庭’倾斜。”邕宁区乡村办负责人介绍。我市把扶贫、涉农项目和其他惠民政策,向“美丽村(屯、组、片)”“美丽家庭”“先进个人”倾斜,在扶持水果、肉鸡等产业发展时,提高“美丽家庭”种养户扶持标准;在申报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申请助学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方面,优先安排给“美丽家庭”成员和“先进个人”。

  《关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清洁乡村”活动中主体作用的指导意见》这一制度的出台,通过完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健全村屯保洁费收缴和费用管理办法、村民清洁“户前三包”和公共责任区责任、村屯卫生监督检查等制度,定期召开村集体会议或在宣传栏进行排名通报等措施,把清洁工作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为。目前,全市12862个村屯已全部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

  此外,我市注重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构建起支撑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2013年底,我市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建设项目102个、村内道路水泥硬化98公里。2014年,全市财政共投入2857.14万元,拟建设农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村内道路水泥硬化、污水处理、村内美化等272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受惠农民达36万人。

  技术推广有创新 指导服务促生产

  横县校椅镇石井村形成“三级四类”垃圾清运处理方式、“八级联动”长效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石井经验”,在活动中起到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效应。

  今年,横县将建设24个农村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再辐射带动全县所有村屯。目前,该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村屯的覆盖率已达80%,分类正确率90%以上。而横县校椅镇石井村的“石井经验”成为全市的标杆,我市印发《关于学习推广“石井做法”的通知》,号召全市各县区(开发区)学习推广“石井做法”。

  要打赢这场“清洁乡村”攻坚战,还必须要有技术。为此,我市印发《南宁市“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十大工程和十大主推技术》《南宁市“清洁家园”专项活动技术指导意见》《南宁市“清洁水源”专项活动技术指导细则》。同时,积极开展“清洁水源”和“清洁田园”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并在武鸣县、上林县等县区(开发区)召开“清洁水源”现场观摩会和“清洁田园”活动现场会,推动全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除了群众的参与,我市还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动员群众清捡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同时加快对农业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实现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增效,从源头上减少生产垃圾产生量,促进农业清洁生产。

  问责问效有考评 督查整改出成效

  考评问责机制是工作开展过程的一针“强心剂”,巩固了活动的成效。我市在督查中创新采取“五无”(无当地陪同人员、无特定目标、无特定群体、无特定路线、无远近之分)、“四抓”(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争取支持抓整改,媒体曝光抓整改,集中约谈抓整改,督办问责抓整改)、“四个一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律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对领导批示问题、媒体曝光问题、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一律追究责任,对工作严重失职的处级干部一律向市委提出停职检查或免职建议,对科级干部一律给予停职或免职 )、“三个百分之百”(任务百分之百监督检查、责任百分之百落实、失职百分之百问责)的举措开展工作。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问责960人,其中诫勉谈话408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532人、通报批评313人、停职检查11人、免职40人。

  邕宁区新江镇在2014年第一季度工作目标专项考评排名末位,且在成绩公布后没有整改落实,市乡村办在复查后对邕宁区新江镇启动了Ⅲ级预警机制,给予黄牌警告。为此,邕宁区委、区政府启动问责机制,对该镇“清洁乡村”活动推进不力的有关领导、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并及时反馈给市乡村办。

  破解难题有办法 群众需求得解决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困扰村民的最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市通过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列入“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工作目标专项考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重点责任单位的考核内容,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另外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引导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也成为破解资金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至2014年10月,全市共计筹措和整合资金116.5亿元。

  今年春节前,我市掀起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建设项目102个,总投资1802.73万元,建设通屯道路和巷内道路硬化98.51公里。截至2014年10月,各县区(开发区)已建成垃圾处理设施3105处,已建乡镇村庄垃圾中转站68个;已完成90套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258座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覆盖18个乡镇71个行政村,受益人口约31万人。

  农业生产废弃物是“清洁田园”活动中的难题,我市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加快收费制度改革,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回收秸秆、禽畜粪便制作有机肥、饲料等加工企业、农产品种植户和回收废弃农资的经营店,给予回收经营和网点场地租赁适当补贴。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生态乡村”活动开展提供实践探索和指导借鉴。随着“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南宁的乡村将会更加美好。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
南宁230多名市政工人出动排涝 紧急处置各路段积水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南宁新闻网
暴雨来袭南宁市区多地积水多车抛锚 雨天需减速慢行
  清厢快速路北大桥下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启动洪涝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南宁市启动洪涝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王小东周红波南宁新闻网
舞动山歌新韵律 南宁编创舞剧《刘三姐》进京演出
舞动山歌新韵律 ——广西南宁编创舞剧《刘三姐》进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