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海绵城市建设改善水质 内涝不再“涛声依旧”

26.05.2015  06:51

城市的内湖和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抗洪患、防内涝作用巨大

南湖

金沙湖

金沙湖

  本月底,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将在南宁市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建设厅领导和120个城市的市领导共同学习海绵城市建设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这个培训班在南宁举行,与获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南宁有什么牵连呢?南宁有何经验做法?本报首先来回顾南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历程,未来几天将为读者呈现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亮点。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新模式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通俗地说,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更具体地说,就是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径流进行促渗减排,部分径流雨水可予以调蓄净化和回收利用,最后实现安全有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