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源少成"拦路虎" 社区图书室怎样才能不"冷"

31.05.2015  13:51

上学的青少年只有周末才能来图书室看书。人民北一里社区 供图

藏书少、书类单、环境差,让社区图书室难发挥其功能

社区图书室怎样才不“冷”

居民认为,居家实用类图书最受欢迎,文学类图书最耐读

专家支招,社区要组织更丰富的“读书”活动才能吸引住居民

广西新闻网 -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静  蒙进煌

核心提示

“图书室里的书,都被虫子吃光啦!”近日,记者打听社区图书室服务居民的效果时,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不无夸张地这样回答。诚然,社区图书室这个“家门口”的图书资源,对居民借阅很是方便,但是记者走访中发现,“人气不旺”是很多社区图书室共同的尴尬。然而在遇冷的背后,藏书量少、书类单一、阅读环境不好,让社区图书室最终难以发挥其服务功能。

走访

社区图书室

“人气不旺”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

在西乡塘区雅里村,设在村委会的图书阅览室里,记者看到有3排书架子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类的图书,并且村里还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登记。

据工作人员介绍,阅览室共有1000多册图书,涉及的种类非常多,有医药卫生类、军事类、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等。相比于其他的社区阅览室,这里的图书不仅可以在现场阅读,同时还能外借。

“只要办理一张借书证,如果想借书的话,就能进行借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读者登记后可以同时借阅1-3本图书,借期也不限定。但是该工作人员介绍,过来借阅的居民不是特别多。

记者翻看了借阅登记本,发现最近几个月的借阅情况,每个月也才10-20本,而且外借的读者都是几个固定的人。

在人民北一里社区的图书室,这里成立了一个青少年读书会,每当中小学生放学之后,时常会有一些孩子,到图书室静静地看书。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了解到,这些孩子放学得早,而一些家长又下班得晚,孩子就会来这儿一边看书,一边等待大人下班。另外,一些退休的老年人也热衷于来读书看报。相比而言,社区青年来这里借阅的却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