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个垃圾分类横县样本 区内外不少城市来取经

07.06.2015  13:57

6月1日下午,在横县县城一居民区,居民已将垃圾分类,等待环卫工人上门收集。

广西新闻网 -南国早报记者  陈维  文/图

        横县因为是“中国茉莉之乡”而被人熟知,其实它还有另一张响亮的名片——垃圾分类收集的“横县样本”。2000年9月,横县在全区众多县城中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经过15年努力,有居民坦言:“现在想不分类都难。”垃圾分类收集在横县的效果有目共睹: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目前已达到70%以上,源头分类正确率超过90%。区内外不少城市纷纷前来横县取经

        1、探访

        居民称“现在想不分类都难”

        6月初,南国早报记者到横县走访。干净、整洁,是这个县城给人的第一印象。街道两边的垃圾箱,注明有“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字样。在自建房居住区,居民会将垃圾按“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分装到两个桶内,每天的固定时段,他们将垃圾桶放到门口,待环卫人员上门收集。

        在单位宿舍区或住宅小区,先由居民从源头上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再由各单位、小区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垃圾分类质量,并确定垃圾临时存放点。在分类正确的前提下,由环卫站派车收集。若分类不正确,环卫站有权停收停运。

        按照生活垃圾成分构成和产生量,结合当地垃圾资源利用的处理方式,横县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一是可堆肥垃圾,包括动植物、厨余物等;二是不可堆肥垃圾,包括纸、塑料、织物、玻璃、砖瓦陶瓷、煤渣等;三是危险垃圾,包括废电池、农药瓶、荧光灯管、油漆桶等。

        走访期间,记者数次跟随环卫人员上门收集垃圾,发现多数居民分类基本正确,即使没有垃圾桶,他们也会用袋子将垃圾按照“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分装。在安宁街,有居民直言:“分类多年了也就习惯了,现在想不分类都难。”对于垃圾分类,横县民族中学还特别制订校规,安排学生检查各班级垃圾分类情况,检查结果与班级考核挂钩。

        横县环卫站副站长雷承津说,截至目前,横县的垃圾分类工作已推广到城区1万多户居民,200多个单位、小区、酒楼及13所中小学校,分类收集率超过70%,源头分类正确率超90%。“区内很多城市前来交流,区外的广东、山东、贵州等地,也不时有人组团前来取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