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十大检察新闻

11.01.2018  20:22

编者按   由检察日报社主办的2017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1月10日揭晓。在当天举行的定评会上,评委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17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最终,“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强调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等入选十大检察新闻。“最高检第一时间派员调查于欢案,提出检察监督意见,推动二审将于欢刑期由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等入选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2017年度十大检察新闻  

   1.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强调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  

  2017年9月11日至14日,第二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这是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继1999年之后再次在北京承办这一国际检察界年度盛会。共有来自98个国家及地区的总检察长、司法部长、高级检察官、专家学者等500多名代表参会。

  习近平在致信中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本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以“为公益服务的检察”为主题,围绕建设平安、公正、和谐的法治社会,深入探讨检察官保护公益问题,对推动各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德江在致辞时说,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检察机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重要使命。本届大会以“为公益服务的检察”为主题,交流分享经验,促进务实合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续三年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  

  201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强化政治领导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凝神聚焦发力,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要扎实做好党中央部署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大局履职尽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自2015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续三年听取最高检党组工作汇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检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检察队伍的亲切关怀。

    3.党的十九大提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国推开,检察机关坚决拥护、自觉支持、全力配合改革,反贪、反渎、预防部门转隶工作积极平稳有序推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检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主持召开最高检党组会,研究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措施。他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拥护改革、自觉支持改革、全力配合改革,确保党中央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2017年12月14日,曹建明就检察机关如何做好配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辽宁省检察机关调研。他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牢牢把握改革试点关键环节,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在检察机关落到实处。要按照中央要求,在省委统一领导下,确保反贪、反渎、预防部门人员、职能、机构平稳转隶。要坚持把全面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贯穿始终,与转隶部门每位干警开展全覆盖的交心谈心活动,引导大家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服从改革大局,真正做到合编、合心、合力。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最高检党组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正积极有序开展转隶工作。

    4.最高检出台意见,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  

  2017年1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要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把握产权案件罪与非罪的界限标准,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

  《意见》共八个部分22条,强调要依法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加大惩治侵犯产权犯罪力度,加强审查逮捕、起诉工作,确保依法、准确、及时、有效打击侵犯产权犯罪。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各类产权主体财产权的犯罪,依法惩治侵犯产权职务犯罪。要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形成多元化产权保护格局。稳步推进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以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产权领域为重点,积极运用诉前程序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维护被民事、行政违法行为侵害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要加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依法受理历史形成产权案件的申诉,做到有错必纠,依法化解产权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

  2017年12月,最高检又下发《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综合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检察职能,加大惩治侵犯产权犯罪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为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营造宽松法治环境,切实强化企业家人身财富安全感,增强和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

    5.检察机关2017年立案侦查23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2014年10月至今已遣返劝返外逃“百名红通人员”34人  

  2017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坚持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依法对孙政才、王三运、李嘉、马建、陈旭、卢恩光等23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对黄兴国、王保安、王阳、张越等19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

  2017年,除北京、山西、浙江三个试点地区外,其他29个省份检察机关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大要案力度,扎实推进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对69个异地扶贫搬迁重点工程项目开展预防监督。突出查处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最高检对河南登封兴峪煤矿重大煤与瓦斯突出等重大事故挂牌督办,陕西、广东、河南检察机关同步介入“西安地铁问题电缆”“新丰练溪托养中心事件”“中储粮南阳直属库光武分库小麦变质”事件调查。最高检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同深化“预防职务犯罪邮路”工作。

  2017年,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深入抓好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从2014年10月到2017年12月,已从42个国家和地区遣返、劝返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221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34人。与最高法共同制定《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山西省原副省长任润厚等6起犯罪嫌疑人死亡、逃匿案依法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

   6.最高检机关2017年10月起运行新的司法办案机制,中央部署由检察机关承担的29项司法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2017年6月正式启动司法责任制改革。经过一系列的严格程序,最高检机关首批遴选228名员额内检察官。经中央批准,2017年10月1日起,最高检机关正式运行新的司法办案机制。主要目的是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核心是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主要包括建立新型司法办案组织、制定司法办案权力清单、运行新的司法办案机制、建立新的案件分配机制、建立完善与新办案机制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等5项内容。

  2017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曹建明在报告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司法改革正确方向,勇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至2017年9月,中央部署由最高检承担的29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或结项;检察改革规划提出的91项具体改革举措,82项已出台改革意见或结项。

   7.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明确写入这两部法律。这标志着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2017年7月18日,最高检召开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面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后,2017年7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公益案件线索8320件,立案4597件,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等诉前程序案件4026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40件。在4026件诉前程序案件中,民事公益诉前程序案件103件,行政公益诉前程序案件3923件。从案件领域看,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四大重点领域均有涉及。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2653件,占65.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326件,占8.1%;国有财产保护领域880件,占21.8%;食品药品安全领域167件,占4.2%。向法院起诉的40件案件中,民事公益诉讼4件,行政公益诉讼10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6件。

   8.检察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  

  2017年3月28日至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出品的55集检察题材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该剧由著名作家周梅森担任编剧,著名导演李路执导。《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收视率一路高涨。根据央视-索福瑞(CSM)公布的数据,《人民的名义》首播平均收视3.66%,市场份额11.53%;CSM52城实时收视率一度破8%,位列收视率排行榜首。同时,该剧在CSM52城首播观众规模累计达到7957.3万,在2.16亿电视人口中到达率36.8%;在全国地区观众规模累计达到4.71亿,在12.84亿电视观众中到达率36.7%,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率最高纪录。在网络平台上,《人民的名义》播放量突破210亿次。在热播同时,《人民的名义》相关话题持续刷屏各社交平台。

   9.最高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切实防范冤假错案  

  2017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切实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根据《规定》,办案机关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采用暴力、威胁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均应当予以排除。《规定》明确,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对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应当在侦查终结前询问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并同步录音录像。经核查,确有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排除非法证据,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根据。

   10.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保障公民信息安全  

  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13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规定“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识别信息和活动情况信息,即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其中,《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作了明确。根据信息类型不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五万条以上”,或者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即属“情节特别严重”。同时,《解释》将“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规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徐盈雁 郑赫南 史兆琨

曹建明:牢记新使命奋力开拓新时代人民检察事业新局面
全国检察长会议召开 曹建明强调    深入学检察
社论:利剑扫黑,伸张社会正义 铁拳除恶,守护平安中国
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是前提;国家长治久安,科检察
最高检官方微博荣获"全国十大中央机构微博"等四项大奖
      最高检官方微博荣获“全国十大中央检察
努力把新时代政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努力把新时代政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检察
政法机关打"组合拳" 营造清朗创新创业环境
    国企探索失误要予以容错、避免办案简单检察
广西部署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正义网讯(记者 邓铁军)广西壮族自治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