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守望食品安全

12.01.2018  21:50

  本报记者  奚振海  通讯员  陈世东  许  恒

  “以前10个批次有三四个农残超标的,现在偶尔有一两次。”近日,杨佩艺对记者说,她从2004年起在钦州市鸿发批发市场从事果蔬快检工作。食品安全越来越让人放心,是她最深切的体会。而这种体会,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2014年以来,广西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在全国食品安全评议考核中连年名列前茅。

  在广西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繁多、监管难度较大的背景下,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既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的高位推动,也离不开全区食药监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创新。

  高位推动:

  把监管力量沉到基层

  广西农村人口占比大,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数量众多,加上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些不良饮食习俗增加了风险。毫无疑问,农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战场。

  但2013年底前,广西乡镇一级没有设立监管机构,监管力量薄弱。2013年10月广西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后,按照“一乡镇(街道)一所”原则,全区设立了1245个食品药品监管所。系统共核编10848名人员,81.4%的监管力量在县乡监管机构,是全国最早完成市县两级改革任务的9个省份之一。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的岔山村,是千年潇贺古道入桂的第一站。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瑶族古村落,在经历了古道衰落带来的贫困后,作为当地的旅游扶贫点正重新焕发出活力。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游客放心、安全享用当地美食?新成立的朝东镇食药监所从洗菜池建设到排水管道,从原料储存到食品销售,一一给村民进行培训,指导整改,还不定期对村民自行加工的腐竹、米酒、笋干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检测。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千年古道小村落的“岁月静好”。

  监管力量的下沉,带来的是工作局面的打开。边境小城凭祥市大大小小的餐馆排档,已然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风景线的要素之一,当然是安全;保障饮食安全的前提,就是纳入监管。该市食药监部门推行提前介入的工作模式,变“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走出去服务”,小餐饮店办证率大大提高。甚至一些被视为监管盲区的领域,他们都攻克下来了,全市学校食堂办证率达98.7%。

  钦州市实现快速检测四级覆盖。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100%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并向景区、超市、企业延伸,食品快速检测实现了市-县(区)-镇(街道)-重点景区(超市、企业)的四级覆盖。

  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工作。2016年10月,自治区政府出台《广西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对设区市政府和自治区食安委各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实施评议考核,强化各级各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责任。今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暂行规定》,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职责,推动形成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社会共治:

  让最关心的人参与

  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中,消费者等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是最广泛、彻底和及时的。我区食药监部门通过健全监管机构,编织责任网络,逐步形成了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柳州市鱼峰区狮山社区组建了以买菜大妈为主力的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队伍,织成了广泛而严密的监管网。箭盘山食药监所则在窑埠古镇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吸纳物业管理队伍作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南宁市西乡塘区也在社会共治上做了有益探索。该区食药监局聘请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作为义务监督员,对学校周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自聘请义务监督员以来,该区发现无证小餐饮小食品店5家,要求学校食堂整改170余次。

  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广西注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不断拓展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广度”,真正汇聚起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自治区食药监局还与农业、水产畜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的意见》;会同公检法机关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工作意见》,不断完善食品全环节全过程监管制度标准体系和部门工作协作机制。

  广西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搭建社会共治沟通参与平台、拓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注重加强与科协、教育等部门协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支持食品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市场消费等工作。

  手段创新:

  监管跟着问题走

  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后,广西食药监管系统承接了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职能,监管对象由原来的18.12万家增加到36.37万家。监管资源虽然得到了强化,但相比繁重的监管任务,依然十分有限。

  在此情势下,广西食药监管部门加大手段创新力度,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各项监管资源,积极推动基层食药监管有岗、有人、有责、有手段。广西还通过集中调配县级局、稽查大队、乡镇(街道)监管所的力量,在专项整治、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开展跨区域执法,以人员优势形成执法威慑力,确保执法取得成效。

  钦州市将市区文峰、向阳、水东、南珠四个基层监管所合署办公,并组成一个直属于城区局的执法中队。这种模式,既节约场地,还优化资源,实现了联合执法。2016年该中队办案50件,减少重复配置后,中队快检室增加配备了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微生物培养箱、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纯净水机等,快检能力明显加强。

  农村集体聚餐是历来监管难点。针对一些农村地区婚丧嫁娶等群体性聚餐都交给“一条龙”服务队操办的情况,兴安、环江等地监管部门改变监管思路,把监管重心由原来的举办者转向宴席承办者,建制度、定规则,试行规范化管理,让他们实现了“草台班子”“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身。对于一些县区因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经费不足,而影响了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备案工作,又或者虽备案但未能形成有效监管的情况,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