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最大蒸桶开锅 3378斤五色糯米饭迎宾朋

21.04.2015  11:18

  

  万众期待的“有史以来最大的蒸壮族五色糯米饭”开锅

  “有史以来最大的蒸壮族五色糯米饭”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场面会有多壮观?能蒸多少糯米饭?……自从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活动推出此活动以来,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今天,2015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武鸣县城隆重开幕,有史以来最大的蒸五色糯米饭活动如期举行,与之相关的各种谜底将一一揭晓。

  “最大蒸桶” 可蒸3378斤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时节,壮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壮乡·武鸣,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招待亲朋好友、赶歌圩或祭祖祭神之用,五色糯米饭成为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生活象征。

  今年的武鸣壮乡“三月三”歌圩期间,“五色糯米饭”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此次武鸣“三月三”歌圩举办的“有史以来最大的蒸壮族五色糯米饭”活动,可蒸糯米饭3378斤!想必这个庞大的数字已经大大超出了不少市民的估算,但是没错,就是这么霸气。3378不仅是所蒸糯米饭的总重量,更是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数字。因为“33”意味着是壮族“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而3378也代表着武鸣337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寓意着壮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在总体形状上,设计者将蒸五色糯米饭的火灶定为八角形,长宽均为6米,隐喻“迎八方宾朋,祝愿各族人民顺心顺意”。

  蒸煮火灶 设计洋溢壮族的装饰风格

  观看炉面外观,浓郁的壮乡气息扑面而来。灶面的四角分别装饰着一对竖立的双头鸟玉佩的造型。这个造型来源于出土在武鸣县宁武镇伏唐村马鞍山岩洞葬的双鸟连体玉饰。这块被当作骆越国标志的春秋时代双头鸟玉佩,不仅设计奇巧,独具匠心,且工艺精湛,寓意深长,它包含着鸟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也是骆越人对稻作文化贡献的特别标记。

  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早在商周至战国时代就在大明山下的马头、两江、陆斡一带生息繁衍,骆越民族是最早把野生稻培育成栽培稻的民族之一。现在,中国有一半居民吃大米,全世界也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著名壮学家梁庭望教授说:“在稻作文明发展方面,骆越民族这一大贡献,堪与日月齐光。

  此次歌圩期间,武鸣推出“有史以来最大的蒸五色糯米饭活动”,除庆祝壮乡节日,与游客们共享传统美食之外,也是为了传承、发扬优秀壮族文化,铭记骆越先祖的伟大贡献。

  

编辑:韦仲达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