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研究与产业培育简报》(第一期)

18.02.2016  14:17

   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本辉课题组                  2016年1月19日

         

  ► 培育淮山百(千)亿元产业及其作精准扶贫研讨会纪要

  ►“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田间测产亩产鲜薯达2834.99公斤,最大单株薯重16公斤

  ► 领导、院士关注和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效果

  ► 湖南农业大学苏小军团队利用广西淮山品种加工研究的部分产品

  ► 驰象(北京)实业有限公司意向在广西投资开发淮山产业

  ► 广西淮山研究成果已获省级一等、二等奖

         

  ► 培育淮山百(千)亿元产业及其作精准扶贫研讨会 纪要

  2016年1月15-16日,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本辉研究团队,首次在崇左市召开《培育淮山百(千)亿元产业及其作精准扶贫研讨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驱动、绿色等发展新理念和科技精准扶贫等指示,落实广西主席陈武在广西农科学调研时听取韦本辉提出培育淮山产业建议的指示精神,围绕在广西乃至全国培育淮山百(千)亿元产业及其作精准扶贫的可行性,进行相关研讨。

  会议由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曾涛研究员主持,她代表院领导对出席的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开绵研究员,人民日报科技采访室主编赵永新高级记者,湖南农业大学苏小军副研究员、李清明副教授,广西科学院贺根生副研究员,广西农业厅经管处处长胡德泉高级讲师,广西科技厅农村处副调研员韦昌联研究员,崇左市农业局局长农朝日畜牧兽医师,驰象(北京)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中城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尹立群等,出席了会议。

   一、培育的一批淮山新品种和发明的系列轻简种植新方法 (“ 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 亩产鲜薯达 2834.99 公斤 ) ,可为淮山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15日,与会专家,到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在崇左市建立的“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进行考察和田间测产验收。该基地,种植有韦本辉团队培育的37个品种(已审定7个,另有4个正在申报2016年省级审定),类型多,有薯条长、中、短型,有肉质白色、紫色、黄色等,有糯性、半糯性,有高淀粉(23%-27%)等;示范技术,有韦本辉团队2004年起发明的“淮山定向结薯栽培”及其衍生出的“淮山定向搭架栽培技术”、“淮山定向生态栽培技术”等。其中部分品种如桂淮2号、5号、6号、7号等,已经作为“南薯北移”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推广应用,为我国淮山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可为淮山产业发展提供良种种源支撑。

  专家对韦本辉团队培育的淮山新品种和发明的“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种植的淮山,进行了田间测产,结果:亩产鲜薯2834.99公斤,平均单株薯重6.71公斤,最大单株薯重16.00公斤。专家认为,该方法是淮山种植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在免耕生态条件下,简单易行,产量高,适合低产旱地、非耕地和石山地区、林下等应用种植,为发展淮山不与主粮争地、高效低成本种植开劈了一条新路。

   二、在广西乃至全国培育淮山种植加工等百(千)亿元产业并作精准扶贫,时机基本成熟

  16日,在崇左市举行“培育淮山百(千)亿元产业及其作精准扶贫”研讨会。

  会上,农业部薯类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公益性行业淮山专项首席专家、广西农科院韦本辉研究员,首先做了题为“淮山培育大健康产业支撑及精准扶贫的探讨”报告,围绕淮山产业培育和精准扶贫的背景、意义及可能性,汇报了几个问题:

  (1)淮山全身是宝,薯条营养丰富,粮菜药兼用,藤苗可作饲料利用。(2)14年来,尤其是2009年由我们牵头,联动6个省的科研机构,实施农业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展开研究,有力促进全国发展迅猛,种植面积由2008年前的300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700多万亩; 仅广西淮山研究取得的成果,已于2008和2014年分别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一等奖。(3)对于全国淮山的产业发展,在技术上有良好的基础:首先,选育大量适应性广的品种解决了良种缺乏,成功研究并有效实施“南薯北移”、“北种西扩”策略,解决全国种源不足的问题;第二,研发出系列轻简种植新技术,颠覆了传统费工费时的种植和采收均需深挖沟栽培模式,驱动全国淮山药单产和效益大幅提高;第三,取得系列基础性、技术性和理论性研究成果,为我国淮山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较坚实的平台。(4)广西方面,现有淮山品种、技术,作为产业种植和精准扶贫已有良好基础,鲜薯收获和原料加工供应期可长达5-6个月。(5)我们与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加工产业合作研究关系,湖南农业大学对广西淮山进行加工研究评价。

  韦本辉介绍,利用培育的淮山新品种和发明的“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等系列轻简种植新方法,在低产旱地、山坡地,甚至石山地区、林下乃至宜耕草原(经过试验)地区种植,亩产淮山3000-5000斤,每亩投入1500-2000元,按目前地头价每斤1.2-2.0元,产值可达4000-7000元;淮山鲜薯淀粉含量,现有品种可达20%-26%、按照20%出粉率计,5吨鲜薯获得1吨全粉;按每吨全粉及其下游产品4万元计,平均每亩产薯1.8吨加工最终产值可达1.44万元,发展到100万亩综合产值就可达到100亿元;同样,全国发展到1000万亩就可形成千亿元规模产业。

  关于精准扶贫,韦本辉认为,一个家庭4口人,每个家庭能利用“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种植淮山10000株,每株产薯5斤可产淮山鲜薯50000斤,留5000斤自用,剩下45000斤按照原料价每斤1.2元出售给加工企业,可收入5.4万元;与此同时,利用扶贫基金扶持建设淮山干粉等加工企业,企业在扶贫对象中每个家庭吸纳安排1个劳动力,每月工资2000元,如此计算下来,一个家庭从淮山种植、加工企业中每年可获得收入在7万元以上。

  关于淮山开发利用,韦本辉提出,利用非主粮耕地在全国扩大到几千万亩,与木薯、马铃薯等薯类淀粉、麦粉等配合制品食用,可成为主粮化作物之一,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度和国民健康水平,大有裨益。

   三、淮山全身是宝,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已有一定基础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加工学院苏小军副研究员,结合他们团队近两年来与韦本辉团队合作,利用广西的淮山新品种进行产品加工的可行性及产品方案选择等,以“淮山产品加工促进产业发展”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淮山的营养价值、产品加工优势(薯条可脱水变成全粉之后可形成庞大的产品群,藤苗可作为优质饲料加以利用)、淮山产品加工的最新方法,产业培育可能性等。

   四、培育淮山产业和精准扶贫,获与会专家、企业家高度评价认可

  李开绵、李清明、胡德泉、曾涛等专家,在发言中高度评价广西淮山研究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认为会议主题正确而召开及时,在广西和全国开始起步培育百(千)亿元新产业,并结合精准扶贫,意义重大。驰象(北京)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震,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到广西现场看到韦本辉团队的淮山新品种新技术,感到非常震撼,听了专家的报告,大大增强了对淮山产业开发的信心,提出要在广西投资办厂建基地,开发淮山新产业。

  与会专家、企业家,经过热烈讨论,认为:

  (1)淮山作为特色作物,营养丰富,粮菜药兼用,开发应用前景广,有可能成为继马铃薯之后成为主粮化利用的作物之一。

  (2)广西淮山新品种的培育、轻简栽培技术已开发成功,湖南淮山加工技术取得进展;随着国家粮食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大健康业的兴起、国家精准扶贫的实施,淮山产业已到了值得重视和产业培育的重要时间节点。这标志着淮山产业的培育与精准扶贫可列入政府视野。

  (3)在广西甚至国家层面上,利用广西和湖南的淮山种植和加工技术起步,进行精准扶贫和产业培育,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4)淮山产品可作为主粮化利用,不仅可拓宽我国优质食物来源、提升粮食安全及人口健康水平,还可从长远考虑,培育百(千)亿产业及作为精准扶贫。

  广西农科院韦本辉团队成员等近30人参加了会议。    

  

   培育淮山百(千)亿元产业及其作精准扶贫研讨会代表合影

    

   ► “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田间测产

  亩产鲜薯达2834.99公斤,最大单株薯重16公斤

  

    

    

► 领导、院士关注和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效果

  

  图1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左二)在广西政府秘书长莫恭明(左一)、广西农科院院长白先进(右一)陪同下,考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2  广西政府主席陈武(左三)、副主席张秀隆(左一)和广西农业厅厅长谢泽宇(左二)考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3  广西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右一)、政府原副主席陈章良(左二)、考察淮山新品种

  

  图4  广西政府副主席黄日波考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5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左一)参观广西淮山

  

  图6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右一)考察淮山新技术  

  

  图7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右)视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8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右)视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9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左)视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10  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左一)考察淮山新品种新技术

  

  图11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开绵(右)考察“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种植的淮山

  

  图12  专家验收“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种植的淮山

  

  图13  淮山免耕袋料生态种植新方法种植的淮山单株薯重达16公斤

  

  图14  韦本辉研究员采收新方法种植的淮山新品种

  

  图15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开绵(右)考察淮山生态种植方法

  

  图16  利用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淮山,单株薯重达15公斤

  

  图17  利用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淮山

  

  图18  利用新技术在林下种植的淮山

  

  图19  利用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淮山,单株薯重达20公斤

  

  图20  利用新技术种植的紫色淮山

  

  图21  淮山嫩叶、嫩芽可直接做蔬菜食用

   

   

► 湖南农业大学苏小军团队利用广西淮山品种 加工研究的部分产品

   

  

  图1  紫淮山加工的原浆

  

  图2  桂淮7号采用不同方法加工的全粉、熟粉和淀粉

  

  图3  紫色淮山采用不同方法加工的全粉和黏液粉

  

  图4  淮山面包

  

  图5  淮山面条

   

   

  ► 驰象(北京)实业有限公司意向在广西投资开发淮山产业

       

  2016年1月16日,驰象(北京)实业有限公司提出,与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团队合作,利用该团队的淮山新品种新技术,投资在广西建立淮山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开发基地;并利用湖南农业大学苏小军团队的淮山加工技术等,在广西等建厂加工淮山产品,以此来带动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有关合作事宜,三方正在商谈中。

   

   

  ► 广西淮山研究成果已获省级一等、二等奖

   

  韦本辉研究团队,2001年起组建淮山等薯类作物研究团队,淮山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1项研究成果2008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2014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