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申遗成功 填补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空白

16.07.2016  16:07

 

  本报伊斯坦布尔7月15日电(记者李振环)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9处世界遗产。中国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数全球第二的领先地位。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中国西南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是岩溶地貌中以岩画为核心、利用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的700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骆越人选择大江转弯处陡峭崖壁的高处绘制岩画,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了距今约2000年前的祭祀场景,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出独特的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地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当地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目前对该传统的唯一见证。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代表中国政府在发言中表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为构建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的《世界遗产名录》所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贡献。针对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提高所有38处遗产点的保护等级,开展全部岩画点的保护、加固项目,以及后续监测等问题,刘曙光表示,中国政府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规定,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要求,会继续做好花山岩画的保护管理等工作。

  此后,刘曙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左江花山岩画作为15日第一个审议项目进行审议,仅半小时,便成功通过审议。他告诉记者,花山岩画是典型的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作为遗产本体列入世界名录的,不仅是38处岩画点,也包括岩画所在的山体,岩画面对的河流、台地,以及周边的景观环境。相对于一般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范围较大,保护和管理要求较高,在后期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应结合文化景观的特点,对岩画以及周边山体、河流等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