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驻巴马识别员成了“村里人”

30.10.2015  19:38

选派7名第一书记、38名识别员  投入经费8万元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驻巴马识别员成了“村里人”

        本网巴马讯(许泰文 赵波)自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启动以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乡、西山乡开展精准识别工作。

    每天一大早,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驻该县燕洞乡龙威村、岩廷村和西山乡勤兰、弄峰、弄林、戈贤、卡才等7个村的“第一书记”和识别员就起床,进村入户进行精准扶贫识别工作。每到识别对象家,这些“第一书记”和识别员都与他们亲切交谈,通过询问和现场查看详细了解他们的收入来源、贫困现状和期盼解决的问题等,做好贫困家庭情况记录,建好贫困对象台账,在这些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记录本上,还仔细记录着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

    由于西山乡系该县两个大石山乡之一,山高路远,特别是勤兰、戈贤两村离西山乡政府所在地超过20公里山路,有的自然屯道路又不通,这两个村的“第一书记”陈耿和杜宗池吃住都在村部和农户家中。卡才村“第一书记”黄钢笑着向我们亮了亮鞋子,说:“山路不好走啊,刚两天,你看我的鞋子已烂了。”弄峰村“第一书记”陈飞了解到弄关屯群众罗金辉家非常困难,就带领工作队为罗金辉送去油一桶,大米一袋,慰问金1000元。

    每天深入走访后,“第一书记”和识别员还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汇总,准确掌握各户的生产生活基本情况,以及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以及交通落后、自身发展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同时,与贫困户认真探讨,分户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和工作推进措施,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坚定他们战胜困难、加快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陈耿说:“只有把村子各家各户的情况摸清摸准,心中有数,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做好工作。”

    该县西山乡群众感叹: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第一书记”真正成了“村里人”!

      据了解,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选派了7名干部到燕洞乡、西山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完成精准扶贫工作又选派了38名干部,8辆公务用车,前期投入经费8万元,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目前西山乡精准识别工作已走访入户2778户,建立了2778户家庭基本情况信息。

图为区国土驻该县西山乡识别员在开展识别工作。

图为区国土驻该县西山乡识别员在开展识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