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打造“壮族三月三” 建主题公园

07.04.2017  20:19

  春暖壮乡歌如海,节日欢歌仿佛还萦绕在耳畔。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文化系统及各市县共组织了800多项文化活动。自2014年“壮族三月三”列为广西法定节日以来,“壮族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一个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在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昨日,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自治区文化厅举行,广西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公共探讨民族传统节日传承发展和利用的路径,为打造“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文化品牌升级版建言献策。

   今年回顾

  3天盛会800多项文化活动丰富精彩

  3月30日,2017年“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文化活动在南宁市民歌湖隆重开幕。百名刘三姐献歌、非遗项目展示、相亲会、快闪歌圩、百名绣娘献技、女子簪花、创意集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与。

  在持续3天的盛会中,全区文化系统利用全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剧场等公共文化场所,组织开展了430多项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和舞台艺术精品演出,全区各市县也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色,策划了400多项特色活动。

  与往年相比,今年活动的特色之一是民族特色更鲜明,注重聚焦歌圩文化。例如在民歌方面,不仅可以听到刘三姐的歌,还可以听到壮族嘹歌、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瑶族蝴蝶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表演。

  创意更加凸显,广泛的群众参与度更高也是今年活动的亮点。在3天时间里,各活动主办方精心组织主创团队策划、编创了一批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服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其中的许多活动,如壮族竹竿舞、壮族板鞋舞、彝族打磨秋、苗族爬坡杆等,群众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群众创、群众演、群众乐成为处处可见的场景。

  此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共同打造了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嘉年华。

   未来方向

  发挥民间力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日益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广西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宾客共庆“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佳节,共享民族文化盛宴。如何在总结历年活动的经验基础上,继续打造“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文化品牌升级版是广西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

   歌节传统要坚守

  “‘壮族三月三’以山歌文化为根本,节日文化活动应该围绕山歌来展开,对歌、赛歌等节日活动成为主要内容或者主题,才能显示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别的独特魅力。”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润柏对“壮族三月三”进行了定位。他建议对壮族山歌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更多各界人士参与,使广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自治区党校教授陈学璞也建议,“三月三”期间不仅有政府主导和主办的大型庆祝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民间歌圩,应该多送出山歌的旋律,多普及广西山歌。

   文化内涵要延续

  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廖明君提出,“壮族三月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特点就是活态,所以不应该停下了,应该有所创新并提供发展空间。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黄桂秋特别介绍了国外一些节庆的经验做法,认为今后可以借助民间艺术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加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文化品牌要拓展

  “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是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广西区委党校文史部教授何颖认为,今后应重视区域文化交流融合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举办“三月三”全国论坛、嘉年华,中国-东盟“三月三”文化嘉年华等,还可打造“三月三”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

  黄桂秋也提议要打造“三月三”文化产业链。“广西不仅要把‘壮族三月三’当作文化品牌,而且要当成一个文化产业。”黄桂秋认为今后可通过产业链的设计和策划,让人们无论何时来到广西,都能在广西各地看到“三月三”的影子。(记者  陈蕾)

编辑:覃凤妮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